婆媳关系难处理,这个话题一旦抛出来,天底下会有很多的人响应,大部分的人赞同,少部分人中立,极少部分人反对,有些人是因为并未经历,所以会比较客观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有些人是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好,所以能通过请保姆,与父母亲分开这种方式来进行规避,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又着较好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懂得相互忍让化解矛盾,不过这部分人的确少之又少,所以天底下大部分人还是应该属于赞成婆媳关系不好处理的,为什么呢?
第一部分: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身份层面原因(我是谁?):
1、一个女人作为媳妇的身份嫁入另外一个家庭,其实在身份上虽然是融入进来,可是内心并没有融入,嘴里喊着“妈妈”,可是内心里面潜意识里却还是“他的妈妈”,所以做任何事都会主管上以这个作为前提基础,所以实质上还是两家人。
2、婆婆在看待媳妇的角度也是如此,媳妇是嫁进来的人,所以会有另外一种感觉,虽然身份上是自己的“女儿”,可是潜意识里还是“别人家的女儿”,并没有真正内心深处认同这个女儿,潜意识里会一直保留这种状态。
二、价值观层面(为什么做?):
1、作为媳妇来说是年轻的一代,价值观更偏向于随意、自由、轻度的“奢侈”是可以接受的生活状态(在婆婆眼中可能是奢侈),而且生活习惯由于身处年代不同,习惯当然不会像婆婆那一辈人那样,并且现在的年轻女性,基本上都承担了家庭重要的支出部分,一个男人是养不活一家子的(至少大部分家庭是这个情况),所以女性大部分都是职业女性,价值观方面一定偏向现代女性的考虑,渴望职业方面的成功,同时又要肩负着带孩子的职责,承受着因为带孩子而耽误事业的愧疚,因此价值观也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家里的柴米油盐以及带娃和职业发展上到底孰轻孰重?)。
2、婆婆作为传统一代的“过来人”,在年轻时当媳妇的时候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并且由于当时的时代物质的不丰富,相比之下更加懂得“来之不易”,所以更加的会倾向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比如吃不完的东西舍不得倒,用旧了的舍不得扔,每天要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柴米油盐和带娃本身就是那个年代女人所认为的全部,作为婆婆更希望媳妇做到的是全部心思放在家庭,这个对媳妇对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三、能力(习惯)层面(怎么做?怀着怎样的情绪去做):
1、年轻的媳妇在一天的工作忙碌过后,回到家里还要承担带孩子的责任,在家务劳动等生活习惯上更倾向于忽略(生了孩子之后母亲宁可忍受素颜的不雅,生活也有些不修边幅,也不打扮自己就是证明),尤其是家务劳动方面更渴望有人来帮忙承担,因为带娃本身就是一项脑力+体力的劳动,非常的耗费体力(不要简单的认为就是抱着孩子哄一哄),当然也有做得完美的女性,不过换取的代价就是自己更加的劳累隐忍。
2、婆婆在吃苦的传统年代长大,忍受过长辈的责骂,含辛茹苦的带大自己的孩子,觉得本来带孩子就是辛苦的,自己能做到,所以媳妇也没有什么做不到,所以只要媳妇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些不合意,婆婆便感觉有不适应,自己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的,除了带娃,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怎么到了你们这个年代就变了呢?这个还是你们的习惯没有养好,必须要养!
四、行为层面(做什么):
1、年轻的媳妇回来除了带娃,还想有自己的生活,有些是工作方面的,有些是生活追求方面的,其实本质上,骨子里还是想活出现代女性的“范”,生活还是要有梦想和最求的,所以还是会给自己留些时间做些其他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带娃,比如很多的年轻女性都有共识,带娃要科学喂养,不是吃饱睡好就好了,还需要情绪管理,感官刺激,所以就需要定期的学习知识,这本身就是现代和传统上做法的区别。
2、婆婆的那个年代家里都是一群娃,如果不幸是家里的老大,还要承担带弟弟妹妹的责任,所有的家务事都要揽在身上做,是属于典型的吃苦的一代人,再加上物质并不丰富的那个年代,还需要不断算计家庭支出,节省开支,在她们的眼中,要做家务、带孩子、承受家里的负担这些工作都是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做的,虽然内心有时候也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可是在那个年代过来的女性,似乎受到男主外,女主内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更为严重一些(家中有哥哥弟弟的感受会比较深刻)。
五、环境层面原因:
1、作为媳妇嫁给一个男人,其实不仅仅是嫁给这个人,而是嫁给了整个家庭,男人也是一样,不仅仅是娶了这个女人,而是娶了她的全部,所以双方都需要高度的接受对方家庭才有可能幸福,这种接受不仅仅是理解上的,而是真的遇到事了能扛得住,两个人单独二人世界的时候还好说,可是一旦有了孩子,环境发生了改变,考验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为所有的人都住在一个屋檐下,都是面对面的生活在一起了,考验的是男人、女人、家庭的爱和包容,天底下有很多不幸的家庭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悲剧,很多人没有挺过去。
2、家庭里如果经济情况比较殷实的,也许可以跳过这个环节,你可能会这么思考,毕竟是贫穷夫妻百事哀,有钱总比没钱好吧,可是不尽然,表面上你在环境上跳过了,可是心里层面一直没有跨越,矛盾只是短时间内被你隐藏了,媳妇和婆婆从来不曾面对面相处过,肯定不会有矛盾的,可是这个隐患却一直存在,它虽然会短期内规避矛盾和争吵,可是却不能够让媳妇和婆婆真正的学会相处,这个直到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矛盾就会开始显现,你都不曾付出,怎么会有回报?也许现在还好,那是因为你还年轻,对媳妇(孩子的眼中你就是榜样)对婆婆都是一个道理。
第二部分:伤害的产生与避免
一、认识心里层面:上述说到了五个层面的内容,其实就是人心里的五个层面,分别是:身份层、信念/价值观层、能力(习惯)层、行为层、环境层。其中身份层和信念/价值观层面是属于人格层,而能力、行为、环境统一被认为是行为层,它们就像一个金字塔伫立在你的内心当中,不断的在你沟通的时候发挥着影响作用,而你意识却无法感知到,只是你的潜意识在发挥着作用,也就是你的本能反应。
二、伤害产生的原理分析:如果发生矛盾的时候,只是就是说事,那么伤害还不会那么大,比如我们说:垃圾没有倒掉。这样的话仅仅只是描述具体行为,停留在行为层面的东西,通过语言投射出来还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可是如果是说:“垃圾没有倒掉,你真懒”,这句话就已经开始进入到人的人格层了,伤及到了信念和价值观,如果更有甚者说:“垃圾没有倒掉,你真懒,你们家里怎么教的你?”这个就是触及到了对方的人格层顶层“身份”,一般被触及到这一层的伤害基本都是“致命”的。
三、伤害技巧似乎是人天生就会的:如果你想伤害一个人,那么尽管放开去说她的身份或者是指责她的价值观信念吧,在这一点上似乎人们天生就会,不用教,骂人谁不会,要不怎么这个社会上“骂娘”的那么多,动不动就*你妈,还有学校里,老师动不动就说学生“你真笨,你真蠢,这么简单都不会,猪(身份)都比你聪明”,这些都不用教,大家都会。
四、避免伤害要学会潜意识的沟通:
找到正面的动机从而理解对方的行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动机或者是出发点都可能是对的,比如听到婆婆指责自己不讲卫生,没有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其实这个里面的正面动机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养成,而婆婆本人也要洞察媳妇这个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她只是因为劳累或者无意识的忽略,但是她本人也认同这个观点,所以背后的动机本身这一点并没有错,只是在行为或表达方面太过于直接,容易触及人的本能抵触情绪,而情绪的反应掩盖了你对背后动机的洞察,所以看待事情要找到背后真正原因也就是信念层面的东西,寻求相互理解。
五、避免伤害根本原则是----爱:
我们都知道银行账户就是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情感储蓄的是人际关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而婆媳关系也是如此,除了信任之外还多了一层因素---爱。所以虽然是两个没有关联的两个家庭,通过一个男人作为纽带连接起来,可是为了这个共同爱的人,那么媳妇和婆婆不得不学着如何相处,如何相互信任,如何去爱,如何将爱传递给这个家里的男人、孩子以及整个家庭,争吵在所难免,但是只要内心有这个“爱”,婆婆还爱着自己的儿子,媳妇还爱着自己的老公,大家还爱着下一代的孩子们,那么心底始终都会保留着一份宽容和理解,这个不是什么沟通的技巧,所有的技巧都比不上你内心深处的这份“爱”。
媳妇也好,婆婆也罢,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所以在习惯、行为、环境方面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表现,人格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行为层的表现,行为层是表象,人格层是背后的根本,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人的心里的这些层面,更多的看到是人格层所反应的背后的动机和价值,因为这些其实都是正确的,只是在表达传递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当或者问题,也就是行为层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只要内心深处对家的爱没有动摇和改变,所有发生在因为行为层面而导致的争吵和意见不合,最终都会得到化解,弱者只懂得残忍,只有强者才会懂得温柔,而爱才是让我们勇于面对,不断变成强者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