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起来看了一篇陈海贤老师五天前写的文章,题目叫《你身上的壳》,看完之后发现很有感触,所以就用了同样的题目,写下了这篇文章。
在文章开头陈海贤老师江了他导师的故事,故事其实很简单,讲的是他导师的故事,他导师年轻的时候去做个案报告,报告完之后,他导师的导师就问大家的意见,大家都觉得还不错。然后他导师的导师说:她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现在这样,你们就说她做得不错,其实你们是在说,她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后来他导师的导师也曾经提起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的学生很有创意,但却经常躲在自己移民女孩这个身份的这个身份壳子里,做什么事都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把她从那个壳子里逼出来,让她成长起来。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我们也有这种壳,并且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因为我是个男生就是没有女生细心阿。我是一个职场新人,就是什么都不会啊。电脑太复杂了,我不学那玩意等,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很多壳。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也是背着壳生活的,在工作中我说话有时候是不经过大脑,做事也是不够认真细心。这些我都是我在工作上的毛病。我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些毛病,师傅也多次提前这些毛病,但我改变还是很少。为什么?
日本电视剧《被讨厌的勇气》里的一段话很好的给出了答案。它说:人之所以一直无法改变,是因为早已认定自己无法改变,是因为就算日常生活有不如意,但是保持现状能更轻松更安心。这就是人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呆着壳子里的原因,因为改变需要勇气,改变并不轻松,所以人们为了不改变为自己找理由逃避着。
反思一下自己,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我内心觉得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根本没想到要尽善尽美。所以很多时候我还是因为不够认真细心被师傅说。而我的第一反应是为自己找借口,为此她也说过我这样很难成长的。
我是背着壳生活的,这个壳叫做凡事差不多就可以,没必要尽善尽美。所以我表现出的行为就是做什么事都无所谓,差不多就行。从来没有把优秀当做一个习惯。那些比我们优秀比我们富有的人之所以富有就是因为他们把优秀当做习惯,他们把优秀当做刚需,所以他们的态度都是一致的,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当做能做到的最好。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有壳的,当我们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改变的时候,就要问自己我们的壳被我们打破了吗?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鸡蛋的类比,他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们是要做生命还是食物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打破自己身上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