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的领导聊起这些年进进出出的职场人生事。
一个有才能有想法的男青年在六年时间里换了三家单位。在第一家公司,我们是同事。换公司的理由一如曾经竞聘晋升未果,此处不赏识我,自有大庙求着我。我在愕然和安静中听懂了来回曲折,没有太多地评说什么,慢慢消化却也花了几天的时间。
我记得在一部港产剧里有这样的一句对白:“生意上,我不怕和女人做对手,女人无论有多强,始终会有情绪的时候,什么时候她的情绪上来了,就是我赢的机会……”。
这个对白的内容,其实可以不分男女。
男青年的这次换单位,准确地来说是:被换。在有老小妻儿的年纪,失去了一个工作的机会,在有些黯然不清的2020年。
我要消化的第一件事情是:同情。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情绪,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同情实际上没有太多的作用。只会让自己沉迷在远离问题本质的漩涡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在这种沉迷里容易悲观厌世。
丛林法则同样适应于文明社会。不说优胜劣汰,只说适者生存。
适是什么?能力、心态、智商、情商。
人生前半程在象牙塔里修炼,能够在同一家公司的,其实谁也不比谁差。实在地说男青年也挺拼,前几年“自律”这个词还没这么流行。我依稀记得他的高谈阔论,嘴里蹦出来的词有时我还得查查,手里捧着的书我哪哪都没看过。所以当年我们整个部门的才子,说他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他很有能力。
男青年离开公司的时候,都是些坊间传言,说是竞聘未果负气炒了我们这个500强的公司。那时,我忙着结婚生孩子,日子如流水一般。和很多人一样,大家在路口上就这样各奔东西了。
六年后,我们都已经是30+了。在一个身负责任的年纪,重新要站在被选择的市场激流中,这不是有能力就能解决的事情。
人生责任的重量,报酬期待值的负重,身段高低的姿态,人生理想和现实比对间的差距……这些种种的交织,焦灼,是否有了足够深厚的能力、足够宽阔的心态去面对?
我把同情放在心里,希望梳理清晰,自私一点,我希望由此及彼,给自己多一点警钟。
低调积极总是不会错的。
我不再是职场小白,有了职位职务。但是,无论多高的段位,都会有人在看,都会有人在评。无论上下都好,谁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决定我的“生死”。所以,在日常里练就放低身段的姿态,不吃亏。其实,本就不是放低身段,与人为善,怎么能吃亏呢;对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对同事说话柔和一点理解就多一点,有了理解事情就会顺利一点,怎么算也不吃亏?即使不关自己的事,能帮则帮,别求回报,别求对方念着自己。心态平和了,对人对事都会多一些谅解,也会慢慢练就绕过情绪的本领,脑力会逐步地去关注怎么解决问题,有时吧还能中个彩蛋找到双方共赢的方法。
当然,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原则是另一个范畴。原则与善,不冲突。
阶段性归零,不走捷径。
很喜欢日本记录片里种果实的七旬老人说的话。“果子啊,快快长。慢一点啊,长的就快了”。可以说这是最能自我安慰,最能自我激励的一句话了。着急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会把这句话翻出来,反复地揉搓,直到心漾出了笑。
所有的事情,慢是为了稳,稳是为了快。所以,不要走捷径啊!
大部分情况下,职场里的“硬核”是经验和心态。很多麻烦的事情都干过了,核心部门都待过了,那么很多的经验就是人无你有。这个很现实,所以在大小公司都会有“资历”一说,程度不同而已。这个“资历”不仅仅是靠时间的码成。除了经验,就是心态,还是之前说的姿态问题。相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时期,相同的工作项目不同的同事,同样一个你在不同的部门,都应该归零。
为什么?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变量,环境、时间、人员……都是变量。把自己阶段性地清零等于用自己无限的可能去适应这些变量,在最终的结果中赢得主动,积累经验,赢得我们的自我品牌。
很多的事不是自律、勤奋就能“赢”;很多的人不是不自律、不是不勤奋。只是走着走着就漏掉了一些东西。
低调、务实、留心细致,别瞎比较。
顺利的时候有自知,困难的时候慢一点走。
以上这些,我一件一件细细拿出来,抚平。这世间,这些物件儿或许能让我走的更稳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