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运营小伙伴聊天
有个小伙伴分享了自己最近为了推广某产品,而做的一波内容运营做活动的思路
先讲这个大的产品类目的发展史,
再讲功能作用和类型区分
然后介绍自家产品
最后说到活动和促销的内容
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毕竟类似的软文我们已经看过好多了
尤其典型的就是小顾聊绘画的顾爷
套路就是无论卖什么,都要先绘声绘色地讲一通历史故事
好像不讲点冷门历史,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运营的
恰好最近听到某个电台节目
在讲软文的方法套路时也讲到了类似的事
节目里举了一个耳机的例子
如果一款耳机的卖点就是新颖的设计
那么文章就先从耳机设计的历史讲起
最早耳机的外观是什么样子,后来逐渐变化变成了什么样,最后引出自己的产品,得出结论,嗯现在我们这款耳机就是当前最流行,设计最好看的。用户听到这里就觉得,哦,确实啊,ok,买单
嗯,好像所有的用户都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工业设计发展史的爱好者
客观一点说,这个思路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觉得有些所谓历史,和卖点真的无关。现在有大批“讲历史”的内容运营,真的是在讲历史哦,为了显得有故事性,恨不能把沾上边的祖宗八倍都掏出来,可是真的和产品卖点,用户痛点扯不上啊。这样的文章总是写的再美,到产品的衔接处也不由得感叹真是硬,尬意顿生。
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默认,要给产品增添附加价值,讲故事无疑是一种最省力也最省钱的方式(好吧,看你跟什么比)
那么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才有用呢?当然要挖掘的是用户会痛的历史啊!
毫无疑问,对丑耳机的嫌弃比耳机的设计史更亲民。
好用的手机比听不懂的手机性能参数更亲民。
举个栗子,卖一款椅子,如果要做历史向的内容运营,与期挖掘椅子的设计史发展史,倒不如翻一下因为椅子不舒服导致的背痛史。从唐朝以来,久坐就容易背痛,原来李白也和我有同样的困扰,所以他宁可走蜀道也不要坐高堂。哦,深究下来原来是椅子本身的设计有这种问题,现在有这么一款改良解决了问题····如果能重来我不学李白~
另外补充一点,也有小伙伴在做内容营销的时候喜欢使用对比的手法。
指出其他同类产品的设计缺陷,来抬高自己
这里给运营小伙伴们提个醒,要当心啊,品牌行为,尽量做纵向对比,避免横向对比。
和当下同市场环境下的竞品对比,尽量引导用户自己去思考发现缺点,避免直接指出来,不然很容易触碰广告法的哦····
哎?你问我什么样才是引导用户自己思考?
举个栗子,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再举个栗子,立白不伤手
他们并没有说别人不好,而是单纯的说自己好
说的心机在于,让用户涨知识,另辟其径劈开心智(没错,又回到定位的教科书了)
“哎?这个品牌提到的这一点是我没意识到的
找来其他产品对比一下
哦,原来是这样~”
如果你的软文让用户有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
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为你的品牌带来一大波理智且独立的死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