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柠檬Nancy,今年34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6岁半,老二3岁。
在2018年元旦之前,我还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做着一份相对稳定却早已麻木的工作,每月领着固定的薪水,享受着还算过得去的员工福利。
一个决定——辞职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曾经做过一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它不一定是最轻松、最愉快的决定,甚至还给过你痛苦,但是你知道你一定得做,而且很久以后,你终于可以平静地为自己曾经那样做了而感到幸福呢?
我有。
最近这几年,越发感觉到自己前面30多年的人生:工作,结婚,生子,好像都被周围的环境推着随波逐流似地往前走。
我从小就是个乖乖女:选专业,找工作,选男友,买房子…..完全听从父母意见,自己只需按照别人的评价标准按部就班地去生活就好,只需在别人眼中过得幸福就足够了:
一份体面的工作,逐年上涨的工资,一个稳定的家庭,每年固定的休假旅游,还在自己最适合的年龄完成了生育二胎的任务……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被安排好的,而我就是那个流水线上出来的“标配人生”的最佳版本。
我也曾经迷茫过,可来自周围亲友赞许的眼光,都告诉了我:你的选择是对的,你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再正确不过了。
至于要不要“做自己”,根本不用Care,也毫无意义。
但其实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工作的这些年,除了前两年的充实,快速成长,最近几年越来越枯燥乏味,找不到价值,也越来越不开心。
要不要转行?要不要重新进入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三十多岁才开始“做自己”会不会太晚?围绕这些问题我纠结了好几年。
来自父母的压力却使我一度止步不前:“外企多好啊,福利待遇好,又稳定,环境也宽松,早上还不用打卡,你完全可以送完娃上学再去公司,迟到一点也没关系。
别一天东想西想的了,就算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怎样?你能和那些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人比拼么?自己好好权衡一下吧:哪个公司敢要你?
两个娃的妈妈,绝不是1+1=2那么简单,必然会频繁请假,心思不能完全放在工作上,哪个领导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去做?
你在这家公司已经呆了十年,地皮也踩热了,老板对你又宽容,只要不犯大的错误,能混下去就混着呗,每月固定拿钱多好啊!”
亲戚朋友也不能理解我,觉得我纯粹是没事找事做:“你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别瞎折腾了,若要重新开始进入一个新领域,多费劲啊,而且工资起码缩水三分之二。你现在上班混着一份工资,下班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比什么都强。”
可在我内心深处,一直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一个30多岁的女人,一个妻子,一个妈妈,当过了20多岁的拼劲,生活也已经基本定型的时候,是否还有勇气,为了要做自己,勇敢地做出一些改变和尝试呢?
在我终于想明白没有人可以逼我们选择不想做的事情以后,我顶着巨大的压力,义无反顾地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辞职。
在2017年12月29日,我发完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并在工作群里发了最后一条告别微信。随后,一位同事的回复打动了我:“谢谢你那么多次陪我们加班熬夜到很晚,共同攻城掠地,期待2018年你有更好的发展。”
一一看完大家的留言,默默地在心底与过去的自己做了一次彻底的告别。
再见了,以前那个“应该成为的自我”。是的,我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跨出舒适区,离开自己工作十年的企业,选择做“真实的自我”。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瞬间,突然就热泪盈眶,我在心里默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三天,当自己终于摆脱掉对组织中身份的过度依赖后,轻装上阵的我,来到期盼已久的新精英生涯基础班,开启元旦三天的生涯规划闭关学习。
其实那个时候,我对自己未来的方向还不够清晰,只是明确地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对于未来的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我心里也没底。
虽也有一些选择,但仍感到力量不够,明显动力不足。再加上老公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创业,我辞职后需要全力照顾好家庭这个大后方,让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以赴。
辞职这个决定于我来说相当于是打着回归家庭的大旗,让自己心安。
但其实,我内心有些恐惧,来自外界反对我辞职的声音是一部分,另一部分阻力却来自我自己,我不清楚辞职回家后,我除了做好家务带好娃,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而全职妈妈的生活是我真正渴望的么?
还有其他可能吗?
带着这些困惑,我走进了生涯规划学习班。其实,我还有一个私心,我想通过专业的学习,梳理自己的问题,看看我选择辞职这条路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说是否为正确的选择?
另外,我深知自己的生涯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己也曾走过很多弯路,我不希望我的儿女,重蹈复撤,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来武装自己,以期未来有一天至少在他俩身上能够派上用场,帮助他们去追寻真实的自己,不随波逐流。
因为我深知:能够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并勇敢追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学习生涯规划的初衷。(万万没想得,学完生涯之后却改变了我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
那些年,我走过的那些弯路……
我的生涯故事要从十一年前说起。
2007年,普通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的我,对即将进入社会感到特别迷茫,还记得当时摆在我面前的路有以下五条:
1:考研
2:培训学校当英语老师
3:留校当辅导员
4:考公务员
5:回老家高职类院校当老师
种种原因,以上五条都不合适,一一放弃。
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瞎闯旅程:各种投简历,面试过石油公司,报社,广告公司,设计院甚至还有迪拜的七星级酒店。但要么就是我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要么就是企业给的回馈不好。
现在回过头看,才发现自己当初犯了生涯规划里定位不清晰的大错。选择的标准无一列外都是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企业,或者稳定的国企,事业单位。好让自己在同学和亲戚面前有面子,却根本不关心工作内容是不是自己所热爱的?
在学习了生涯规划之后,回顾我初入职场的那些过往,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当初我把“追求美感和舒适”放在了价值观的第一位,导致我做出的一切选择都在为“美感和舒适”让路, 以我当时的认知水平,也不难理解我当初的选择了。
而反观有的同学看似一开始进入了小公司,十年时间,各种升级打怪,早已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现在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企业高管或成功的创业者。
再看看自己,这十年的外企生活的确过得顺风顺水,像一朵温室里的小花。但十年之后,当发现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这种感觉真的特别凄凉落寞。
“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攀爬才显得有意义。”
开启自我成长探索之路
十年光阴一晃而过,我却感觉自己碌碌无为,虚度了时光。
直到2016年的某一天,我遇到了两本书: 一本是: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另一本是王潇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如饥似渴地看完之后,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像雷电一样击中了我,也就在那一刻我沉睡多年的自我意识终于觉醒,我决定要行动起来,看看生命中还有什么是我一直想做,但却没有勇气尝试的。
我先是加入了一个读书会,并坚持英语配音打卡100天,然后我一边上班,一边带娃,一边进行各种工作以外的探索和学习。利用空余时间,花了三个月考取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开始尝试利用周末和晚上教老外学中文。
通过教学,我的社交圈子逐渐扩大,也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我不再满足于家——公司——幼儿园,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了。
随后,我在读书会里由一名旁观者变成了一名积极参与者并成为了社群组织者,开始尝试做线上分享,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渐打开自己,组织各种公益活动,见识不同的活法。
与此同时,我还尝试着在荔枝电台录音,起初我只是想找到一种方式,分享自己每天的心情感悟。随着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关注我,给我留言说我的节目特别有能量,让他们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小伙伴们的鼓励,是我坚持更新的动力,虽比起电台里那些牛人大咖,我只积累了很少的粉丝量,但我却特别满足和感动。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尝试跑步这种最简单的运动。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运动,甚至在学生时代连800米都跑不下来的人,自2016年开始坚持跑步以来,目前已经挑战了好几场马拉松比赛。而且,在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也加入到跑马这个大家庭中来。
因为录电台和跑步这两件事情,让我看到了坚持做自己所热爱事情的价值和意义。
逐渐地,我开始尝试着做小范围的培训分享,比如: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探索斜杠?发展副业?
在打造斜杠这门课程里,我还引用了古典老师兴趣金字塔三个层级: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志趣。鼓励小伙伴们养大自己的兴趣,努力把感官兴趣培养成志趣,并勇敢地到市场上去兑换相应的价值。
我很享受帮助大家成长这个过程,每当有小伙伴给我发来消息告诉我,我带给他们的能量改变了他们,我就特别开心。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清晰:自己适合做助人的工作,而且我也发现自己对生涯领域的知识尤其感兴趣。
这两年,我过得特别充实和忙碌,但在父母眼里却认为我不务正业,花了时间,精力,金钱暂且不说,30多岁的人了,还每天充满干劲地自我探索,努力找寻方向。
他们经常担忧地对我说,女儿啊,你年龄不小了,怎么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啊!你到底想做什么啊?什么时候才可以定下来呢?
尽管我折腾了很长时间才貌似找到了自己想要深入扎根的领域,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漫长而又迷茫的自我探索过程中,我完成了很多通用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这些都为我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探索,让我从浑浑噩噩的迷茫期中走出来的,我曾经深刻地体会过那种生命的无力感,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人掐住了你的喉咙,让你动弹不得。 *
随着对自我探索的投入,不断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探寻我是谁?我要去到哪里?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越是向生命深层次走的时候,发现我对自己的掌控力就越强,被他人影响,被环境左右,被事务阻拦的概率也越小。
就这样,我自动屏蔽掉了一切来自外界的干扰。只有自己清楚:这一系列的试错都是为了不断地遇见更好的自己,当生命本身从牢笼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的生命被梳理,久违的能量自然就被释放出来了。
我现在可以肯定的说:我体验过那种美好的感觉,犹如生命绽放般原始美丽的色彩,甚至我有过看着暖暖的阳光感动落泪的时候,也有过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而激动地热泪盈眶的时刻。不禁要问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这样真实地活过了?
越认清自己,越理解自己,越接纳自己,生命的自在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我如行尸走肉般麻木地工作了这么多年以后,我很庆幸自己终于又找回了20年前疯狂追星时的那个自己,我是如此地热爱这种生活。
特别开心能在2017年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自己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归家庭,并继续探索自己未来的自由职业之路。
在学习完生涯规划三天的课程以后,我的内心不再恐惧,反倒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走出去必定是海阔天空。
人生就是要去不断历练的,你不去尝试又怎能获得这样深刻的体会呢?
学习了生涯,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少长达45年,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我们更要努力地将生涯融入到更加广阔的人生追求里。
职业生涯可远不止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而是生活的一大部分。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而我们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选择了屈服于世俗的眼光,就必须去接受那种生活的拉扯感、也许物质上不那么辛苦,但内心世界的不快,就是我们对选择的负责,谁也回避不了。
当我们选择了摆脱束缚,独自去过向往的生活,也必然要承担他人的不理解,家人的抱怨,甚至生活物质上的艰难,但内心世界的舒畅、也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
人会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也会得到一些东西。关键看你要的是什么?
小说《无声的告白》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庆幸地是,通过自我探索,通过学习生涯规划,我终于找到并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我要做生涯咨询技术的终身学习者,自助助人。
就这样,辞职以后我由最开始的公益咨询,再到后来的收费咨询,慢慢起步。只是一直以来我还有个木马程序:每次咨询收费的时候,我就会显得特别不好意思。因习惯了传统的上班赚钱的生活方式,但辞职后再也不会有人固定往我的工资卡里打钱了。
还好,我已逐渐解开了这个木马:既然有人愿意为我的商品和服务付费,那就说明我的服务对别人来说是有价值的,而收益就是对价值最基本的肯定。
目前,我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生涯规划咨询师已经5个多月了,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早起,冥想,跑步,做早餐,健身房锻炼,接咨询(线上/线下),写作,参加社群活动,做分享,和妈妈结伴去买菜,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活出真我,感觉我又回到了小时候简单,快乐,充满乐趣的生活状态了。
始终相信: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安全感和幸福感只能由自己提供。
最后引用古典老师的一句话:“连点成线,功不唐捐。”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