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院里举办会议,我们也就跟着接送陪同几位外国人,顺便照一些会议的照片,今天送Dr.Lee到机场后又翻译了一篇会议的新闻稿。这一次接机不再像第一次那么紧张,很幸运的我接的外国人很是健谈,和蔼可亲。一路上也在一直讲话,最开始我很谨慎的注意自己的措辞,生怕出错,后来想接的话多了也就不在乎语法时态了,慢慢发现自己也还是能简单交流的。
其实跟组织会议的老师们比起来,我完成的任务微乎其微,比如师姐背着电脑,一边开会一边跟着打会议新闻稿,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发言的人话音刚落,电脑里已经输入好了这个人的发言梗概。这个过程中,有人翻译会议日程、有人排版、有人查嘉宾资料、有人校对、有人在门口负责登记......
跟上一届的师姐一起去机场送人,这些经历对她来说都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也许明年这个时候,我也会跟她一样的心态吧。
我的英语并不好,只是大家觉得我本科是英语专业的,也就给了我很多接触英语的机会,让我得到锻炼。从第一次修复室的老师给我一封只有几句话的邮件让我翻译,我研究了两个小时又找人帮忙修改才敢交给老师,到翻译一篇会议新闻稿(虽然还是会漏洞百出),从第一次跟Dr.Funks在车上一路尴尬,到跟Dr.Lee两天全程交流(虽然还是会词不达意),这个过程中,只有我知道自己水平是怎样,现在多亏老师的信任,又硬逼着自己完成了多少。而这些内容带给我的成就感远远大于体力的疲乏。
我知道自己的英语交流并不那么顺畅,但也许这些外国嘉宾们更在乎的是态度,英语不好是能力问题,但是是否用心去做是态度问题。我事先对Dr.Lee说,我英语不好,但老师以为我这是在谦虚,所以才给我安排了像你这么重要的嘉宾,谢谢你给我这次机会。
也许我的英语很蹩脚,但我愿意尽最大程度的努力去表达,表现出对他的热情,尽量多为别人做一些事,为别人考虑。他说想去书店,我打算第二天下午带他去学校旁边的学而优书店,已经问好了怎么走,中午他说院长好像下午有安排,就不去书店了,我在回去的路上给他发消息说可以等他到晚上再去书店,但他因为没有WiFi所以没回消息,我在南校等到晚上只好作罢。后来他说昨天晚上他回到酒店已经11点了。
在这个方面,其实语言本身不是障碍,用心做事的时候别人是能够感受到的。他加了我的微信,说回去要介绍新加坡的同学给我认识,下飞机后第一时间就把报销用的照片发给了我。
说到照顾别人的感受,我第一次觉得一个人温柔,是在一次去北京学习的两天,一个姐姐在北京工作,我第二天在她住的地方睡,晚上下课的时候已经很晚,天也黑透了。有一个与我们一同上课,第一次来北京的阿姨,问她那个地址应该怎么走。她怕阿姨找不到,特意坐地铁绕了一大圈,直接把人送到了那个地址,我们又坐地铁返回去。
我们的父亲是好朋友,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她,但那天晚上,我突然觉得感动,她又说起一个人在外的种种艰难,我知道她从来不仅仅是因为幸运才找到了好工作,嫁了好老公,她为别人着想的处事方法使得她配得上她所拥有的一切。
在外学习的时候还有一个很要好的女生,喜欢跟她一起也是因为她会让人觉得舒服,不会让人觉得特别亏欠于她,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也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我在之后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事情总会想起她,想如果是她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会怎样想,怎样做。我所能想得出的最恰当的语言来形容她,应该就是很普通的“温柔”两个字。
温柔是把自己收敛一点,让别人活得更舒展一点,在处处标榜自己的时代,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才是最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