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律的确可以带来人生的逆袭,然而对于自律很多人的认知存在着眼中的误读和误解,所以很多人空有一颗想要变得更自律的心,但却无法成为一个更自律的人。
误解一:自律就是压抑自己的欲望,所以自律等同自虐。
人类有四大本能欲望:
我们是丛林动物,我们“恐惧”;
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多情”;
我们是科学动物,我们“无知”;
我们是经济动物,我们“贪婪”。
这些欲望能压抑么?短时间可以,从长时间来看,非常之难,因为这些欲望是植根于我们的基因的。
自律不是压抑欲望,而是要顺应合理的欲望,即用正向的欲望来替代负向的欲望。
人性从根本来讲都是追求幸福逃避痛苦的,如果让自己时时处于“痛苦”的自虐状态,那么这件事情是没法真正成为自己的自律习惯的。
误解二:自律和放纵是绝对对立的,自律者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放纵。
如果我告诉你,你做不到克制自己,是因为没能好好放纵自己,估计你听到这样的论调下巴都要掉下来了,的确有点反直觉,然而,这是真的。
就如大家都熟知的一个说法“穷养儿富养女”,为什么要穷养儿?从放纵和克制方面来看,就是要通过小时候的克制让男孩在未来的成长中放纵自己的奋斗欲望;为什么要富养女?从放纵和克制方面来看,就是要通过小时候的放纵让女孩在未来的成长中对于男生的殷勤拥有更多克制。
放纵意味着满足,或者说是超负荷的满足,克制意味着匮乏,如果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克制的匮乏是需要放纵的满足的来平衡。
为了让自己更能在某些方面克制自己,那么你就想办法在另外方面好好的放纵自己吧,那是一种心灵的喂养。
只是,放纵不意味着突破一切限制放飞自我,还是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自己无害的事情。
2、对他人无害的事情。
3、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情。
克制不意味着灭人欲,而是要有选择的克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对自己未来有价值的事情。
2、对他人会有正向影响的事情。
3、要做取舍,不能所有。
误解三:自律是极少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天赋异禀,不会通过训练得来。
自律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
我的偶像曾国藩在30岁之后才开始通过自律去完善自己,从各方面资质来讲,曾国藩都只能算中人之姿,然而凭借着强大的自律让他几乎封神。
曾国藩通过后天的自律养成而完成的人生逆袭,也在告诉着我们这是一条人人可以走的一条路。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不厌其烦的念叨,要做到“早起,日日不断之功,不举事”,这是他养成自律的方法论。
我所提倡的“自律100天”就是脱胎于曾国藩的自律方法论,而我也凭借着自律践行,让自己达成了过去难以企及的目标。同样,那些复制这套方法的小伙伴们,也一个个的实现了逆袭。
误解四:自律就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分钟都不浪费。
有很多人一旦开始所谓的自律,就开始制定严苛的计划,恨不得每一分钟都利用上。但这种紧绷的状态超过几天就会让人感到崩溃,因为生活中的变故太多,自己有很多时间是无法掌控的。
而且,自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多的余闲时间,让我们更能享受生命的丰盛和美好,就如亨利•戴维•梭罗说过: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
我们要做的不是每一分钟都在努力,这样会把自己拖垮的
误解五:自律就是每天都要做到,如果一天做不到那就是“破功”了,就不能叫自律。
很多人误认为要养成运动的习惯,就意味着每天都要运动,一天不运动就破功;误认为要养成控制饮食的习惯,就意味着每天都要节食,一天吃多了就破功;误认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就意味着每天都要早起,一天没起来就破功………
正是因为这样的误解,让很多人没有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好习惯。
习惯是指大部分时候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用概率论来讲,就是超过60%的概率就算是大概率了,即一件事情你在生活中60%以上的时候能够做到就算是已经养成习惯了。
例如一周时间,能够做到有四次的运动就足以说明已经养成了运动的习惯。
误解六:自律靠的是意志力,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自律。
总听到身边的小伙伴说,我没办法养成控制饮食的习惯,因为我没有意志力。
其实,习惯养成与否还真不能让意志力来背锅。
养成做一件事情的习惯,更多来自于你对于这件事情的需求程度,即你能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如果意义越重大你就越不容易放弃。
就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很多人就当成鸡汤来听,其实这对于一部分人来讲,优秀的确是一种习惯,他们不能容忍自己没有成长没有变得优秀。
误解七:自律会让一个人变得没有人情味,朋友都会变少。
自律的确会让生活当中少了很多过去吃喝玩乐的朋友,但我们要明白,我们的人生取决于和我们交往最亲密的几个人。当我们变得开始自律之后,身边会出现更多和我们一样自律的人。
人情味的同义词就是我们“有求必应”,但学会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才是对自己的负责。我们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好人缘”而做到有求必应。
当我们变得自律,也就意味着我们有了使用自己时间的原则,我们就拥有了对于时间的选择权,这是对自己的人情味。
朋友真心不需要很多,我们对那些不能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少点有求必应的人情味,其实就是为那些真正带给我们成长的朋友留出人情味。
误解八:自律的人,任何方面都能做得非常好,要不,他就不能称为是一个自律的人。
这就是一种完美主义倾向在作祟。
每个人都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做到完美的,所以你会看到罗振宇虽然可以做到每天在公众号死磕60秒的语音,但罗振宇的身材就没有保持得很好。其实,有很多成功的人虽然在某些方面很自律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他们也都有一些自身的弱点。
我们的完美主义倾向在于我们的黑白思维,我们总认为一个人不是好就是坏,但我们要明白在黑与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灰色地带。
这是一种对自我的宽恕,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宽恕。
误解九:自律者就是要做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大事。
多少人在朋友圈发誓要做出大的改变,相信你也看到过有的人头像上就写着“不瘦10斤不换头像”这样的誓词,然而,事实上这些人的生活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原来。
对于习惯的养成要有长期的意识,不要苛求短时间有多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对于短期目标不可定得过高,而要相信长期目标可以实现很高。
我们从小都听说过的“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些讲的都是长期的道理,只不过这些道理我们听听就过了,而没有真正的加以践行。
如果想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每天做出一点微小的改变开始,持续做下去,静等时间的力量。
误解十:自律是需要学完自律的课程,并且等条件更成熟时才能开始的一件事情。
其实,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开始的时候是万事俱备的。一个庞大的产品,也是从最简单的功能开始的。例如微信刚开始也就只能发信息而已,现在这么庞大的功能是一点点迭代而来的。淘宝网站从筹备到上线,只花了一个月。当时的团队从美国买来一个网站系统,花了两千美金,只有最简单的交易功能,最原始的评价体系。
乔布斯曾说,做事的人和做梦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马上开始行动。可惜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怕丢脸,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