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图片、视频、vr,社交载体不断演化。演化的趋势指标是降低互动成本,提高实时效率,弱化虚拟与现实。直播是一种实时互动视频,从传统的电视节目到PC端的秀场直播,随着技术的发展移植至移动端,并多样化直播+。
结构模型
直播平台的用户角色主要分为四类:主播、观众、平台、经纪公司。用户之间彼此价值互换,各取所需。
需求基础
平台的核心角色是主播和观众,平台提供载体将两者互联。
互联网在连接一切的同时,也让个体之间更加孤立。直播和弹幕的本质一样,都是制造陪伴。用户观看直播来消磨时间、缓解孤独。同时,直播建立的线上虚拟世界规则简单易行,礼物等于关注,互动容易反馈,用户在直播中能够得到比现实世界更多的认可和存在感。
主播持续直播的动力来源是关注和收入。渴望关注是基础心理需求,关注量也可转换为变现值。主播本身的自发性需求,推动制造更加符合观众(粉丝)兴趣的内容,观众的活跃、礼物及其他收入来源反过来激发主播的动力,双向正向沉淀。
商业模式
直播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模型以及盈利模型,也是独立的流量入口,可以有效刺激冲动付费。根据战略定位,可以跟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行业相加。
1.最基础的成本来源包括系统搭建与维护、人员成本、主播签约、产品推广等费用。收入来源包括观众打赏分成、广告
2.直播是一种内容生产、消费模式,所以也可以通过主播的粉丝效应,从内容电商、周边商品变现
3.或者纵向延伸产业链,从直播的上游获利。建立主播孵化体系,主动制造网红,向平台输血的同时,输出至其他娱乐领域变现
关键点
营造热烈的氛围和现场感。在视觉上、功能设置上引导热闹的调性,比如房间人气、动效炫目的礼物、多彩的弹幕、点击屏幕满屏的气泡等。
持续输出优质的多样化的内容,满足用户的新鲜感,获取长期留存。优质的主播能够带来大批的流量,可以通过被动的买断签约,或者主动制造孵化。前者相对成本低,但是迁移风险高。再次通过平台本身运营,制造社交话题,引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