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年前一直下雨,细密的下着,阴沉的天气,让人睡的多而密,眼看拟定的读书计划拖延着,我不免有些着急。
这两年自己的读书趣味终于彻底反转,从原来单纯的小说开始转向哲学和历史以及科学,不过还不能直接读太高深的,还是要读比较通俗实用点的版本。
年前后读了几本关于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书,习惯看一目十行看小说的我读这些书读的非常难过,信息量很大,要通过思考才能理解,每天只能看个五六页,有时甚至更少,花了一个月才读完一本,是我读的最慢的记录了。
又读了几本历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也是颇有收获,尤其是在读发展心理学时,人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发展特点,写的尤为精妙,读得心有戚戚,人还是社会动物啊,有规律可循,有谁能摆脱掉共性呢!
在读书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常常会想起初中时的自己,一头扎在同学家的书柜里,自在而专注,没有目的,就是单纯的享受着智慧的愉。
不过,那时多读些小说,小说多讲的是个人的悲欢离合,人也多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钻营,时间久了,以为世界就是自己头上的那点天,自己的各种琐碎都放的很大。
呼呼到了中年,从自己的生活里抬头看看,发现有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要静下来整理整理,又开始有了那种单纯读书的愉悦。
据说40多岁的中年是人的第二个成年期,和青春期一样重要,决定着你下半生的生活质量。
最好的,可能就是了解共性,又能活出自己的个性,抄一句鸡汤的话,就是在这个世界庸俗而又深情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