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哈福德被誉为“最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在《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这本书中就用非常浅显的经济学道理破解了无数个生活难题。比如说办健身卡、搬家、送礼物、家庭教育、财产分配等等。
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就是搬家了。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小伙伴,肯定都遇到过搬家找房子的烦恼。来北京四年,目前只搬过一次家,是幸运也是不幸。刚来北京的时候,和小伙伴一块住在较为偏远的城中村。我们租的房子是单间,刚开始两人一间,一年后房东将院子改建了,大家就索性一人租了一间。反正也不贵,就几百块钱,既有个人空间,也容易聚得起来。毕竟在偌ruo大的北京城,还能和熟悉的小伙伴住在隔壁和对面也是一种幸福。工作也不是太远,所有人的上班时间都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在北京,这个上班时间不算太远,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之内。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人提出搬家。除了出门不太方便,其他的都特别好。如果周末去市中心参加个什么活动,基本都是一整天,早出晚归。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当你习惯了那样的氛围,你会慢慢的害怕改变,也不愿意去改变。到第三年的时候,慢慢的,有小伙伴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北京。有的回武汉了,有的去深圳了,即便留在北京的也陆陆续续的离开那个屯。
慢慢的越来越发现那个屯会让人的眼界越变越窄,明显会限制个人发现。你能想象当你下班回来,穿着稍微职业一点的衣服,就会觉得自己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下定决心后,将以前置办的冰箱、洗衣机、各种书、家用电器连卖带送的处理掉了。
搬家找房子的时候,唯一的要求就是交通便利,离地铁站不能超过10分钟路程,最好是换乘站,出门得方便。居住条件好了,交通方便了,当然房租涨了接近三倍。
如果仅从经济角度来说,这次搬家无疑是不划算的。可是,搬家后,上下班时间每天节省了近一个半小时,周末参加活动再也不用担心错过末班车了,去图书馆和学校也都方便多了。这些价值远高于涨价的房租。
如果时间能倒退,我一定不会在那个屯住上三年。不过是那个时候有无法舍弃的东西罢了。现在住的地方还有一个月就到期了,就要开始漫漫找房路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下一次绝对也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
有时候,搬家不一定仅仅是经济问题,有可能是认知问题。告诉自己,不能被眼前的经济利益迷惑,要做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