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有一对联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既是活法也是心境。
许多人可能觉得咱也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多大的事,用得着上纲上线大写“心境活法”吗!
其实不然,我们偶尔见着一番世事变换若引不起心中半圈涟漪则算不得经历了某种心灵嬗变。尤其是我们见着的不过是我们肉眼见到的——花还是花,云还是云,那么一切生存灭去实则与我们无关,我们见着与不曾见过又有何不同。
说透些我们遇事得思考,得有自己对此的见解和认知并通过不断地累积形成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且使用建立的“三观”更好地认识不断拓展的世界又因此而完善我们的“三观”。人若不能通过世事的磨炼不断建筑自己的人生高度从而更好的改变自我和外部的世界,那么我们真就了那句老话:增长的只是年龄而不是见识——白活了。
以上说的是我们应通过不断地实践认知来拓展自我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从而更好的改变世界和谋求自我的幸福。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持续的收获后因为拥有更多从而放下自我,拥有一个平常人不多有的“平常心”。
在我看来这颗“平常心”很特别并不易得更加难“守”。
事实上这天地间的四季轮回、人事更替在我们个体有限的生命周期内是常态的甚至形式上几乎是不变的。我们见着的这些极其平常无有特别,于是习惯性地形成了一颗“平静”的心却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但凡有些超出我们常规认知的“风吹草动”都会让我们“风声鹤唳”好长时间得不到安宁。这就如同一个秋千被外力一推出就会前后摇摆,若是外力不尽则会永远摇摆下去。当然若又能适应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宁静。
以上说的是我们一直在事中不断挣扎的过程,但其实我们应该有更加具有智慧的方式来开展自我的人生。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将自己从现实中摘出来,用超脱的心态和眼光看待自己以及相关的外在。若能将这种“超脱”形成为我们行事的常态那么一颗“平常心”则是妥妥的。
这颗“平常心”使我们有了俯视人生的高度和手段。这就好比我们在穿越一片未知森林时,我们身在其中一定是前途未知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和胆量、坚持才能最终找到走出森林的办法。若我们可以从高空俯视或者借助卫星观察森林,我们一定可以通过全面信息的收集快速地制定最快捷的路线从而走出森林。而且我们内心也不会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全使得患得患失继而可能永远困死一隅。
凡事我们应当战略上重视而战术上应实际,要预期好的结果但不能唯结果全部。凡事设定有积极意义的愿景并以此为指导我想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凡一直奔着物质利益去的一定会中途走偏并最终走向不归路。
因此我们要真正跳出来俯视自己要做的以及正在做的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得远并走得远还能过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