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宝宝都是一位天使,带给爸爸妈妈无数的欢乐,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着天真与浪漫。然而,天使有时候也会耍小脾气,也会贸然出错,也会切换到熊孩子模式。面对天使的“错”,我们真的会“批评”?会管教,会引导吗?我不会,所以我学习,《正面管教》从儿童心理学入手,刨析天使们的内在心理需求,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不吃瓜的爸爸分享给大家,天使们“发飙”时,我们可以照方抓药。依据惯例,先上思维导图。
宝宝出错有哪些内在心理需求?
人的行为是由大脑决定的,每一次行为都有背后的原因,宝宝也不例外。宝宝异常行为背后藏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宝宝会闹,会变身熊孩子,会“不听话”。
1.你当我是空气吗?我要怒刷存在感!-安全需求
家长工作、家务都很繁忙,偶尔木有全身心的关注宝宝的举动。宝宝很敏感,会立即感受到父母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自己身上。这时,宝宝就会采取行动引起父母的关注。例如:敲打桌子板凳,发出声音;大声的唱歌,呼唤父母的关注;甚至摔碎玻璃制品。还记得欢乐颂里曲筱绡说的话吗?“我调皮捣蛋就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宝宝内心需要父母给予关注从而产生安全感。
2.我虽小但是也要大人平起平坐!-成长需求
宝宝有时会穿妈妈的鞋子,会带粑粑的领带,会学着家长的口气说话。这可不是宝宝在捣乱,孩子们是希望自己和大人一样,可以参与到家庭活动和家庭事物中,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一份子。孩子希望和大人一起扫地、拖地、、整理家务,希望和大人一起商量假期出行计划,希望和大人一样可以独自决策,甚至希望和大人一样照顾弟弟妹妹。孩子们内心希望快快成长,希望和家长一起担当,希望自己可以为家庭多做贡献。
3.虽然受了批评,但我一定会扳回一成!-自我保护需求
刚批评完孩子时间不长,熊孩子又发作了。家长们一脸懵逼或者怒火中烧,难以理解为什么?其实,小孩子也和我们大人一样,受到批评会产生自我保护性心理反抗。就像我们工作中受到领导猛烈批评,也会给自己找一些借口,或者抱怨几句。孩子没有成人的理智,有情绪就要抒发。孩子们可能会向家长宣泄自己的委屈和不难,或者哭闹、或者吼叫。
4.也许我真的不可以!-排斥抗拒心理需求
自信心建立非常困难,但是摧毁自信心也许只需要一两件有挫败感的事情,对于孩子更是这样!孩子们在某件事情失败以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冲动行为。我们小时候书桌上写下的“我讨厌学习,我恨××”,被我们撕碎的书籍,摔坏的模型,扔的到处都是的拼图都诠释着丧失信心会做出什么傻事。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认知了孩子的行为。存在感、平等、自我保护、自暴自弃成年人有的心理需求,孩子们会更加强烈。只有掌握孩子的内在需求,我们才有更好的方法应对和管教孩子。具体如何做?哪些应该做?哪些坚决不做?后续文章会解答大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