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式当晚,这部电影,我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了。
之所以赶着午夜去看这场电影;因为它是第53届台湾金马奖最大的一匹黑马。
在与同类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树大招风》等佳作同台亮相,斩获了“最佳剧情片”。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西部小城,讲述了九十年代初小主人公“张小雷”(获金马最佳新演员奖)八月份小升初的假期他周围的故事。在这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这个假期并没有给他太多童年欢乐的记忆,更多却是琐碎的家庭生活和以及周围邻居们面临下岗的忐忑氛围。
故事中,小雷的母亲除了料理家里人的生活,还要去上班。而父亲却在企业改制的政策下下岗待就业。父母为了让小雷上三中,想尽了各种办法,而小雷最在乎的就是三中帅气的校服。
影片中,通篇运用了黑白元素,作者想表达一种属于自己童年的90年代。
90年代,新的阶层开始出现分化,有些人开始感到不适应。中国是个突然阶层化的社会。
在国家体制转轨和南方谈话呼声的号召下,中国一大批知识分子如陈东升、郭凡生、冯仑、潘石屹等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开始下海,形成了赫赫有名的“92派”。
90年代,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在第五代导演的早期作品中,出现了《霸王别姬》、《活着》这些彰显时代主题的大电影。
1994年,外国的大片开始进入正式中国,这一年有好多金典的电影《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燃情岁月》、《狮子王》。崔健在这一年推出了新专辑《红旗下的蛋》,这一年大批摇滚音乐开始在中国歌坛流行,王磊、郑钧、唐朝乐队等陆续进入人们的视线。
《八月》也呈现了这种时代的风貌,但并没有刻意的演绎或者夸张的诠释。而是通过主人公小雷的视角,“润物细无声”地将这种大时代的痛点转化为了新生的力量。
大时代的故事,往往需要音乐的铺垫,这部电影,很好的运用的90年的主题歌曲,让我们去追思这些电影背后的故事。
毒舌电影分析说;这部电影做成功的配乐就是这首《你在他乡还好吗》。
这首歌曲很好的阐释了在国家体制转轨,下岗分流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内心的记忆。
还有,杨钰莹的《我不想说》。这首歌曲可能是90年代所有工人最爱的曲子。“我不想说,我很纯洁”这句歌词,可以说是说出了那一代人的心态。
另一首歌曲《江河万古流》,是电视片《九州方圆》主题歌,从歌词就能看出,它唱的是什么:
炎黄子孙志未酬。
中华自有雄魂在。
滚滚长江东逝水,时代的年轮已经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计划经济的模式已经开始解体·······
描写怀旧的片子有很多,像杨德昌先生的《一一》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王一淳的《黑处有什么》、《城南旧事》《阳光灿烂的日子》《我11》等不胜枚举。
但是这部片子故事风格清新温暖,每一个道具都精心设计,一条腰带、一盒磁带、一卷胶片、一首歌,一个铅笔盒、甚至门口贴的崔健演唱会的海报,都被精心研究过,力求再现那个年代的故事。
编剧史航说;这个电影要让我评价它叫柔弱无骨柔诺无骨,它非常温柔,好像没有骨头一样,但是当你握住它的时候,你发现这柔若无骨的,就像一只手它是有体温的,这个体温非常的让你信任,因为就跟你度过的时光一样。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人评论到;
有一种情怀,叫美国梦;
有一种生活,叫别处;
有一种灵魂;叫在路上;
有一个地方,叫回不去的故乡。
电影结尾,父亲找到了新的工作,开始在草原拍摄影片。电影画面也变成了彩色的。张小雷的这个夏天过去了,正如这部电影的英文名《the summer gone》。
一切都在时间的逝去中,有了新的开始。
这个是每一年都有的八月,也是你一生中肯定经历过的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