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上,孩子几次央求说希望作业早点写完后,想在手机上看电视剧《水浒传》,说这是暑假没有完成的作业,尽快找时间看完。因为平时上学是不允许看手机的,想到他能够早点完成,看一次也无妨,就答应了他,并且交待就这一次。看了一会儿借口说下载太慢就看起了游戏视频,不过还是准时交还了手机。
周四晚上又说能早点完成作业后,再看《水浒传》,不看游戏视频了。我坚决不同意,表示不希望违背我们的约定。一次借口说用手机搜一个词的含义,给他后又说要看电视剧,我依然不同意,一气之下作业不写了,跑到厕所把门反锁起来,看起了网络上的东西。我生气地说:“如果在十分钟内不把手机交出来,周末玩游戏的时间就要取消,我说到就要做到”,他叽咕说:“就是不给,谁让你不给我开手机视频的”?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后,还没有出来,作业依然没有写完,我无法接受这一切,提高了八度的声音吵他。他也自知理亏,没有吼叫,只是说:“反正周末也玩不了啦,就是不出来,不给手机”。我一直处于生气中不能自拔,后来妈妈回家许诺他可以周末玩手机后才从厕所出来,虽然很晚了,但还是完成了作业。后来找我签家校联系册,我一气之下扔在了地上,从而激怒了他,跟我身体对抗。后来想想可能是为了缓和同我的关系才找我签字的,而我没有意识到,被怒气冲昏了头脑,没有采取补救性的措施。
星期五周末晚上,问我要手机玩游戏,由于前一天晚上的表现和说过的话语,没有给他。他认为妈妈同意了,应该可以玩。我说:“不要用我的手机,我不想违背我说过的话,不想违背我们的原则,既然妈妈同意了,你可以用她的手机玩”。因为平时规定只用我的手机玩,我坚持原则不给。后来妈妈回家后,他跟我们几经协商退步说就玩一个小时(原来规定玩两个小时),我继续坚持说过的话不给,妈妈觉得他已经让步了,可以理解他,在我没有强烈反对的情况下,还是用妈妈的手机玩了一个小时。
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一直处于纠结对错模式的牢笼中而无法理解:不纠结对错,孩子犯错了不接受一定的惩罚吗?孩子犯规玩手机了,如果不坚持自己说的话语,难道既往不咎吗? 难道不需要温柔而坚定的坚持原则吗? 我觉得还是纠结一点对错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为了更好的达成一致意见。对的要发扬,错的要改正,难道我理解的有误吗?
因为生气和纠结,完全陷于自己的理解中难以逃离,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世界和感受,忘记了错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出现问题时没有理智的思考怎么解决,一度陷于情绪中失去了理智,一味的去纠结孩子的对错,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的解决。
自信心课程里讲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都可以肯定。肯定情绪,肯定动机,肯定做得好的地方,肯定可以改善的地方。判断肯定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孩子的正向感觉有没有得到保护和增强。而我完全忘记了341肯定法,没有接纳孩子的一切,没有看到孩子做的好的方面,抓住他的错误不放过。无论他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能力从经验中来,经验既包含做对的,也包含做错的。只要我们在觉察在总结,这本身就在改变中。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
“开谈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红楼梦》出版后人们的评价。我也认真学习了课程,也能明白一些道理,原来还是没有很好的交流家学课程,没有很好的领悟和践行,只是纸上谈兵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过还是接纳自己的节奏,经过这个事件,明白了:不去转移方向,面向未来,面向效果----转向我们共同想取得的效果,一味纠结对错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