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离职了,他说再也不想上班。
其实,他不是那种懒人,也不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他从中学到大学的成绩虽不是顶尖也算名列前茅,工作也一直找得很好,在几个500强的大企业任职。在同学和长辈眼里,他是典型的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人。
然而,现在的他一点儿也不想上班,上班确实能给他带来好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普遍的中年危机
去年接触到一个心理学社会学的名词——“中年危机”。许多人到了35岁后,心理总要折腾一下,好像硬要对现实的一次“叛逆”。
至少像我自己就突然会觉得就坚持了很多年的俱乐部吃力不讨好,没有价值感了。
对于中年危机,更多的解读似乎都在指向人的精力越来越少了,有一种不上不下的失落感。如果在企业中没有走到最高层,就会觉得拼不过下面的人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解读。在我看来,虽说人到了30而立、40而不惑,其实这个时候才是最困惑的。只是中年的困惑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成天干这个有意义吗?
我的那位离职的同学,收入也不错,在成都市中心早早买房,而且家里有两个孩子,算是过得幸福美满。工作是很有科技含量的IT,脑力劳动,有一定挑战。但就在前几天他告诉我:“再去做这个工作,实在觉得没有意义。”于是他休息了好几个月,吃着老本。
意义,到底是什么?且不说,至少很多人在二十岁进入职场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考过。我们想到的只是赚多少钱?多久升职?有没有上升机会?跳槽后去哪儿?最终包装起来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在一条船上吗?
如果工作就是上“贼船”,至少我们应该问问船要去哪儿。年少时如果多想几个问题会帮助我们更多。比如在这公司里会成为我所羡慕的人吗?上司让我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公司只盯着KPI,还是有什么意义上的动机?
我的另一个同学从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去了美国,他是常常思考这样问题的人,但到了这个年纪仍然觉得意义在这样的大公司中缺失了。创始人带着情怀把一个企业推到了一个顶尖的高点,后面上来的是职业经理人。虽然也推动各项改革,却只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更漂亮的报告而已。高层的口号只是漂亮的广告语,而不是灵魂了。让一个人真正觉察到以后,他会强烈的觉得在企业里混日子是严重浪费生命。
你要做什么人?
在企业里有三种类型的员工。第一是混日子的老油条;第二类是勤勤恳恳比较大条,最后满足于企业的现状;第三类是神经比较敏感,觉察问题比较多,但企业往往无法消化,最后干脆跳槽走人。而最后一类是能够觉察问题,知道企业的消化能力,可以撬动小环境去改变现状的人。
但无论怎样,当企业的顶层没有了意义和价值,生意对他们来说只是投资人关心的数字游戏。挑战也只是数学上的公式。对于每一个在这个体制下的中层和高层,大家也只是维护自己地位,明则保身而已。那么,对一个度过了生存期的员工,就开始找不到意义了。他无论怎样都会是企业“不配拥有的员工。”
如果你初入职场,问问自己到底想成为谁?我老板现在多么厉害,但我和我老板真的志同道合吗?我要在这个职场上活着,是最高价值吗?
综上所澍
你可以不在乎意义,你可以得过且过。但,终有一天当你寻求意义的时候,意义对你的困扰是致命的。
因此,除了看钱、看场面、看资源、看发展空间,你还真的要在上“贼船”之前问一问,做这些有价值吗?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