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真地打开这篇文章,而不是碰巧点开,那么,我相信你跟我一样,是位写作狂热爱好者,我们集中一切气力想要把写作这件事在未来好好进行下去。
不管你的写作水平达到何种程度,我知道很多人下笔之前都会在脑海中对文章进行很好的架构,对文字进行反复的斟酌。
参加了洛子帅大大的“我是作者”训练营,我对写作中结构和词藻的安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洛大大回答说,写作结构是可以短期练习的,而一个人的文采则要靠一朝一夕的积累。
如果你是一个写作小白,不妨先对写作的结构进行自我特训。毋庸置疑的是,文章结构直接反映了作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好的文章一定有它巧妙的架构。
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一个写作数年的老司机,在文章描述时选择一些词藻精美、恰如其分的文字远比随意使用些模棱两可的词来的惊艳。
目前,我对自己的写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要求:多思考、多读书,在读书中思考别人的文章结构,在写作中推敲准确的文字表达。通俗地讲,就是要两手抓。培养创新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词句。
创作一篇好的文章就好像塑造一个肌肉丰硕的阳刚青年,首先打造坚实的骨架,其次,赋予它健美发达的肌肉。如果写作者的功底再深厚些,那么我们发现连同血管、神经都可以完美地附着在全身各处。
不经思忖的文章是不值得看的,冗余的文字恰似多余的脂肪,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如臃肿肥胖的老妇人,回头率远不及前面健硕的美男子。
这些写作心得并不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读了一些书,才懂了那么些写作的感觉。
今天我看完“《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想对书中第七部分“让字和句抓住眼球”进行浓缩整理。这是整本书中最引起我共鸣的部分。
当你发现遣词造句的魅力,你会知道准确的位置该有准确的文字填充,这里的文字有几个要求:
1.具体
如果你的文章经常蹦出“问题、情况、反应”等等抽象名词,你应该发现它太模糊了,能不能用确切的词取代它们。
再如具体的名词“700英尺长的豪华客轮”远比“客轮”来的更具体、形象。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名词让故事更加清晰。
而具体的动词则使故事更具活力和深度,如““不要以为我是一个疯子!”市长狂吼道。”一个动词呈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心情。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刻意使用,如果不是为了故事发展或者突出人物性格,再好的词藻也是多余,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才能具体表达。
2.苛刻
做一个惜字如金的人,不要多半点废话。它代表作者的态度,审核文章的时候应该像一个毫不留情的批评家,对自己的文章严格筛检,去掉糟粕,留住精华,能用最凝练的语言就不要对大段的废话手下留情。
写作者应适当地追求文章的简洁度、整体节奏。
3.描写
描写可以展示作者的文采,大多写作者喜欢激情澎湃地写出大段文字,但有时华丽曼妙的词藻显得过于臃肿,和整体风格不和谐。多数情况下写作者是不舍得删掉的,这样的描写也是不推崇的。
好的描写应该是用来增加文章感染力的,帮助读者描绘具体的图画。它可以为故事的发展进行铺垫,可以为主题提供依据,总之,它不应该成为故事的干扰。总结本书作者的观点,以下三个办法可以帮助你使用完美的描写。
A.精确想象
目的是在读者心中勾勒出高清晰度的图画,比如描写男士的慷慨,我们可以说“一顶黑色的卷边男毡帽”,细致又准确。
B.人物原则
作者应该把反应人物特征的情节注入他的描写中去。最突出的不是环境的描写,细致的人物描写却让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亲切。
举例:“在楼上的妓院里,一个人影把敞开的落地长窗填充得满满当当,胳膊肘靠在装饰性的栏杆上,他是查尔斯,身材魁梧,穿着无袖汗衫,一头黑色假发,还戴着一条珍珠项链。他正在歌唱,歌唱倒霉的运气和糟糕的爱情。”
C.动画处理
动态的人或物总是让人眼前浮现出真实的画面,这些元素充满活力,生动的描写赋予了它们以生命。
比如,“在平原上坐落着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看上去如银色的蜘蛛。”看上去,似乎也不错,但你再看修改过有动感的句子“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如同银色的蜘蛛蹲伏在平原上。”
“蹲伏”一词更具活力,同时更显笔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D.打破常规
你看这个句子“人们普遍认为,等到共和党统治的亚利桑那州开始实施标准的公共医疗补助制度时,牛群就可以飞上天了。”
牛群不可能飞上天,所以这样的描写准确地反映了公共医疗补助制度不可能在亚力桑那州被批准。
实际上这里运用了一种文学特权,叫做“诗的破格”。就是打破常规进行文学描写,这种方式能让表达更清楚、更准确、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4.交谈感
与读者建立亲密的关系,是文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较面对一群人的演讲,两个人之间单独的交流更能拉拢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把读者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多一些委婉、平和的语气,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这不禁让我想起罗振宇的音频,以朋友的身份与听者交流,灌输的却是前沿而深刻的思考,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成为他的忠实用户,不是吗?
善于交谈的人,经常使用流畅的口语来增加谈话的精彩度。一是一, 二是二,读者喜欢作者的实事求是,有啥说啥。
5.连贯性
让自己的文章变得畅通无阻,读者就会像坐冲浪滑梯一样,直冲下去,抵达通道末端时,兴奋又惊讶。我喜欢作者的这个比喻,也喜欢类似于这样的文章,读着无累,读完很爽。
连贯的文章在于笔者写作时不断铲除障碍物。
A.过渡段落
毫无意义的过渡句会很糟糕,擅长的人首先试着不用任何过渡词语刻意完成内容和段落的转换。只是让它顺其自然,不必煞费苦心,这是最高明的过渡。
B.来历出处
为了证实信息的可靠性,有时需要追本溯源,寻找出处。如果要告诉读者一些他们意料之外的事,他们很可能去检查信息的来历,验证信息的可靠性。一切为了真实!
C.解释说明
文章的必要处可能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小谜团,影响读者阅读的流畅性,作者应该在此处对细小的问题做出解释,但是要确保你的解释简单明快,啰嗦的解释反而更容易破坏文章的连贯性。语言凝练,情节跌宕,讲究高潮,优秀的作者不应该忽略这些。
当你可以精准地驾驭语言,精心设计的结构能让你的文章更加增光添彩。
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
1.速度感
通过句子的主语带动后面一串宾语和从句。这种多节车厢的信息货运火车能够用最小的空间传达最多的信息。
而简单的货运火车式句型能让读者清楚快速地理解。货运车的车厢越少,速度就越快,读者更愿意乘坐这样的车。
本书介绍了一种加快文章速度的工具—挂钩。
挂钩是把平淡的短句变成词组或者从句,把它们和有动作的主句挂在一起。
比如,最常用的把描写和行动连接在一起。
“随着太阳从群山中升起,大草原上覆盖着淡褐色的光芒,躲藏在汽车旅馆里的人们纷纷拿出他们的电话,开始给东部回电。”
2.力量感
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作者通常喜欢使用重复的词语。这是作者在突出故事内容时最依赖的手段。
如“在维特曼,他指出,还可以在圣诞节给每个上学的孩子送去圣诞老人的免费礼物。作为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他还可以清楚地叫出几乎每个学生的名字。小镇上的男人还可以卖力地给学校修建储物柜和篮球场……”
反复使用“还可以”,给这个段落带来了强调的效果。
3.变化感和节奏感
读者喜欢故事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作者可以突然蹦出间短的语言或抛出简短的问题,提供结构的变化。还可以把突出速度感的段落和突出力量感的段落交错在一起,获得变化的效果。
这里想介绍一种带来节奏感的形式:平行结构。
如:“蝗虫吞噬了犹他州的田地,洪流淹没了艾奥瓦州的乡村,炙热烤焦了亚利桑那州的棉花。”
用同样的逻辑关系来表达不同的元素,每一个元素采用同样的语法结构,这就形成了一种平行结构,从而形成了一种平衡的节奏。
经验丰富的写作者其实已经对这种方法驾轻就熟,重要的是,读者也喜欢这样的节奏感。
今天,我看完“《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心血来潮,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和理解,从文章的遣词造句和结构设计两部分,阐述这套写作技巧。愿喜欢写作的你可以耐心地看完,并且希望它对你未来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