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著有《文化苦旅》等多部影响力巨大的文化研究、散文类著作。本文根据其在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白酒品质论坛暨2016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文化峰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在一个写作人心目中,酒文化遇到了什么样的课题。
好的演讲,要从负面讲到正面,不应该直接讲正面,酒文化现在所遇到的负面问题,是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心理阻力。饭桌上大家喝酒的时候,很多官员最怕有人拍照,因为喝酒好像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所以有的政府规定官员喝的酒不能高于多少钱以上,这样一来就只能是地方产的酒,而那个规定在我们看起来有点负面,在社会上却极容易成为一个新闻。最近台湾一个最大的新闻,就是一个外交官酒驾,酒驾能不能出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在整治交通的时候,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不得不经常对酒驾提出一个非常严重的警告,所以酒驾自然就成为人们心目当中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了,这就是负面的新闻。
在不喝酒的人们心目当中,酒与奥运会兴奋剂有点相近,甚至与刺激品有关。由于社会生活的展开,酒的负面因素展现出来了,怎么办?
我们做酒的人,特别是做中国白酒的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气氛当中,要做好自己的事,这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不管外面是一种怎么样的负面评价,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正面。中国白酒,就像一棵树,我们有的时候要剪掉一些枝叶,目的是为了让它更健康。在酒的问题有一些负面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触动。我们不希望白酒变成了一种被大家看作奢侈的、不道德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建设中国白酒文化。从做文化的人角度来看,我要给中国的白酒提一点建议。
不要借文化说大话,要让酒文化回位创新。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年我们的酒对于中国文化的吸取往往有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产品共同的问题,喜欢借文化说大话。具体表现在拼命的借文化说大话,说得越古老越好,在时间上是第一,在空间上也是第一。就好像“中国第一风情村”,“全球大枣集散地”,“北方饺子第一城”等等,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讲大话,讲空话,讲伤害自己同行的话越讲越多,这就变成了一种恶性竞争,因为讲大话其实是在贬低同行。所以我们的文化要从这个方面超脱出来。世界上任何东西并不是越大越好,也并不是越古越好。西安的汉阳陵里面曾经出土了一种酒,绿色的,时间很久了还能喝,但它只能作为一种研究科学的题材。而我们现在的白酒,要进行质量监控,科学数据监控,医疗数据监控,这是古人做不到,因此质量一定是超过古人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努力让文化回到创新的方位上。
如果讲复古和年代,世界上有两个地方比中国更有资格,一是伊拉克、二是埃及,他们比中华文明要早的多。但是如果全世界总是听他们讲巴比伦和法老,说明他们的民族文化创新太少,拿不出新东西。
有一次我到德国的梅森市陶瓷厂观光,他们陶瓷的价格是我们景德镇的十倍,但仍然还是人山人海,而且一进门他们就会主动告诉你,这个瓷器200年前来自中国。那么为什么这个陶瓷那么红?一是坚持手工打造,二是坚持年年创新。他们与当代的美学家维护东方美学的基础上,通过一点一滴的创新,成为非常重要的品牌。
我们的白酒文化不要说老话说大话说空话,不要说把同行压下去的话。我们作为生机勃勃的当代的大国,我们的文化要在今天的酒上增加新的文化因素。
不要复古保守,要让酒文化更具有人格魅力
我们反复讲文化,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欧洲有一个大文化人叫荣格,他的年纪比鲁迅大8岁,他讲过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所以,除了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不要过多的讲复古、讲保守,讲历史之外,我们在文化上要让酒更具有人格魅力。
让酒更具有人格魅力,是中国古代到现代世界都非常强调的话题。我们谈到中国古代酒的时候会想到中国的古人,我们会想到曹操,会想到陶渊明,会想到李白,会想到杜甫,会想到王维和苏东坡。酒和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讲的话我们印象非常深,他们喝酒的形态我们印象非常深。曹操总是在唱歌的时候喝酒,酒已经和他自己的生命连在了一起;李白认为天下的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认为李白不应该被杀,因为他有才华,写了很多诗,然后飘零酒一杯,这是他对李白这个人的描述;苏东坡抬头看月亮时要拿酒,面对大江大河说话时要把酒倒在江里面。所以,酒与他们的人格魅力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要重新唤起酒的人格典范。喝酒的人的人格水平是不一样的,我有一次到台湾,台湾大学的教授告诉我喝酒的人有九个等级,由非常正面到比较负面的,包括酒圣、酒神、酒仙、酒侠、酒士、酒混、酒鬼、酒徒、酒丐,这个故事说明喝酒的人是有人格标准的。在我们心目当中李白、杜甫、苏东坡为什么那么了不起?因为他们端起酒杯的时候人生非常辉煌。同理,造酒的人也应该有人格符号,酿酒的人也应该有人格符号,这是欧洲给我们的启发。在欧洲,有很多酿酒师的故事,在中国,比如季克良先生也有很多故事,我们酿酒企业家也有很多故事。
欧洲一个家族一个团队,都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被很多人喜欢。到欧洲去他们经常会告诉你哪一个城堡的历史如何,现在造的酒的质量如何,他们的酒除了科学化和医学化之外,还要进一步到人格化,人格表示在喝酒的人,造酒的人。法国的酿酒师社会地位非常高,说出来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中国也应该培养这样的人。
不要增加腐朽的重量,要让酒文化与生态连在一起。
我们现在到国外去会看到一个一个酒庄,把酒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好多年,写了一篇关于白酒的文章,他里面特别强调中国白酒的生态秘密,不是像我们讲的仅仅是粮食。他说白酒好像有坚果的味道,白酒有一点草药的清香,白酒有南方山水的气息。
酒是大自然提炼给人类的,我们不要给传统品牌增加腐朽的重量,让酒紧紧的和自然环境和生态连在一起才是文化的大课题。文化总是要和生态环境连在一起的,总是要和大好河山连在一起的,这也将是我们下一代和外国人最终是否会喜欢中国酒的重要因素。我们的酒可以像酸奶一样,原汁原味的,也可以有小的变动,这样大家接受的程度会比原来的程度更高,年轻人会非常喜欢,外国人可能非常喜欢,女孩子男孩子会非常喜欢。在那个新的气氛下,那种酒的味道特别好,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酿酒专家,出现了与自然生态联系的酒文化。
不要灌输式的广告,要让酒文化增加审美魅力。
我们的白酒,包括我们的其他酒,黄酒红酒有没有可能提高一层审美等级,这点我们的古人做得很好。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李白杜甫让酒进入到了非常好的审美化时期,而我们现在做的不够好。我建议文化人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贡献,酒厂的企业家对于酒文化的设计需要有文学的眼光,而不要停留在大话当中。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我作为文学人非常遗憾,酒的广告能不能更国际化、更年轻化;酒的广告应该低调一点、美丽一点。比如:“我握着这个杯子突然理解了陶渊明”,这才是文化的广告;“三天前,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海湾,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味道和它一样”,这是好的文学化的广告;“酒杯里有文化的声音,你相信吗?”这才是美丽的、不讲大话的、能让所有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而不是灌输式的广告,是散文式的,诗画的广告。
当我们传播话语改变以后,我们整个中国人对酒的印象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好多人年轻人对一件事情的接受,有时候就看网络上传播的句子,一个美丽的句子,比如洪荒之力,使大家对原来不认识的运动员马上产生了好感。大家想想看,如果在我们的酒的传播上用一些美丽的、有吸引的词汇,不是说空话大话排斥别人的话,我们酒的审美就会大大的提高。
山河就在我们的酒当中,人格就在酒当中,审美就在酒当中。概括的说,我们人类吸收的是山河元气,大地元气。为什么西安那么多年前能够成为大帝国的首都?因为大地的元气在这里特别的充沛。酒是粮食精华和水果精华,酒是大自然提炼给人类的元气,所以酒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我们增加酒的科学性、人格化,增加各种各样的魅力,生态魅力和审美魅力,我们中国酒的文化等级才会上去,我对这个是抱有很大的信心。
我很早就有个决心,45岁以后不做官,50岁以后不接受采访,60岁以后基本不上电视,70岁以后不再演讲。三天以后是我70岁生日,也就是说,这个关于酒文化的演讲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演讲。我很高兴,今天每个人是人格化的一杯一杯的美酒,我等于参加了以酒为主题的一个生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