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最近在跟着社群共学李松蔚老师的《高效亲子沟通课》,学完以后记记笔记,发到这里。课程里主要围绕关于亲子沟通常见的八个误区展开,此篇是第一个——否认孩子感受。
孩子摔倒的时候,你有没有习惯性说“不疼不疼”呢?说完之后效果怎么样,孩子的哭闹止住了吗?
很庆幸遇到小步,遇到momself,遇到许多优秀的育儿公众号,我掌握了系统的科学育儿知识。在小尾巴的成长过程中,每次摔跤、磕碰,我都会说“摔疼了吧/好疼呀,抱抱。”所以尾巴从来没有因为摔跤、磕碰而大哭大闹过,多数时候他会自己站起来求抱抱;即使摔得厉害了,也会在5分钟内止哭。
事实上,我们经常说的“不疼”、“不怕”、“没事”、“不热”、“不烫”、“不苦”、“不紧张”……都是否认孩子的感受。这些语句,除了表达自己的安慰,没有任何好处。有时候,这些话说了反而不如不说。
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共情(肯定并帮助孩子表达他的负面感受)。共情孩子的感受而非TA应对感受的方式。比如孩子生气打人,生气是感受,打人是表达生气的方式。那我们共情的时候就要说“你感觉很生气”,而非“你感觉想打人”。
2.表达你的诉求或者引导孩子提出解决办法(自我负责式沟通)。这两种方式的前提是共情,共请之后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例如:你觉得药很苦啊?那你一口气把它喝掉,然后吃一块糖吧。(表达诉求)
你觉得药很苦不想吃吗?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赶快好起来吗?(自我负责式沟通)
随着不断学习心理学,发现共情是一切交流的基础。很多时候,别人需要的不是我们给安慰、给建议。我们看到他,就够了。之后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