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我从未接触经济学之前,以为它是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商人...之类的人才需要学习的东西。同时也自以为经济学是教人如何赚钱的一门学科。
就在2015年,当我接触到了一点点的经济学概念,只是一点点,我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不是来源于它教人如何赚钱,经济学不教人如何赚钱,它是看问题的思考工具,通过经济学思维让你跳出日常生活的直觉,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
所以经济学家的结论一般都很反直觉,而正是这些反直觉的概念能够非常有效的指导我们日常生活。
经济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学习它必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拨云见日之功效。
不信?本篇看完之后如果还是不信,那一定是我讲的不够好,文字能力不过关。因为我的问题导致你对经济学失去了了解的欲望,那便是我的罪过。
不为你,为了我自己,我今天也要尽力把准备好的经济学概念讲明白。
- 2 -
今天本文要讲两个经济学概念:第一个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第二个是“边际”。
先来看第一个概念: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投入进去,并且无法追回的成本。
既然已经投入进去又无法追回,那就不再是成本,适时就应该果断舍弃,及时止损。不要被沉没成本遮蔽,永远要向前看,把手中有限的资源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才是合理的。
比方说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看到前20分钟时就已经知道这是一部烂片。按照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的思维方式,就是立刻离开电影院,及时止损,把时间花在更好玩的事情上。
第一,电影没达到预期;第二,票不能退了,成为沉没成本。第三,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继续看还会搭进时间;第四,及时止损节省有限的时间会更划算。
理论上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人都有损失厌恶心理,所以很难做到。正因为这样,一旦做到了就会带来非常大收益。人人都能做到的事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既然要做就做一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
一个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声音就是“反正来都来了”,票已经买了那就看呗。
其他人怎么想我不管,但是对你不一样,对正在看我文章的朋友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一旦你习惯了这样思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因为你一旦习惯了“反正来都来了”的思维方式,后面就还会有:反正嫁都嫁了、反正娶都娶了、反正生都生了、反正打都打了、反正骂都骂了、反正亏都亏了、反正说都说了、反正喝都喝了、反正抽都抽了、反正偷都偷了、反正绿都绿了...反正都这样了,我还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人生有很多无奈,所幸总有选择。
舍弃沉没成本,不要被沉没成本所绑架,做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 3 -
因为损失厌恶心理,“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知易行难。
想要战胜损失厌恶心理,就要结合今天要说的第二个经济学概念——边际。
通过“边际”这个概念,正如经济学擅长的那样,让你看到损失的背面,其实舍弃沉没成本是最佳策略,看到好处之后,做决定就不会有厌恶心理了。
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做任何决定,我们都要盯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薛兆丰老师在《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用了一个吃馒头的例子讲解“边际概念”,今天我也借着吃馒头的例子来讲解。
边际成本:
假设你去吃馒头,一个馒头是一块钱,你每多买一个馒头就要多花一块钱,多买两个就多花两块钱。这个多花的钱就是边际成本。
而商家每多卖你一个馒头,就要多生产一个馒头,每多生产一个就要多花一个馒头的生产成本。这个多投入的生产成本就是边际成本。
此为新增的新增就是“边际”,新增带来的是成本就称为“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你吃一个馒头就会饱一点,再吃一个就会再饱一点,这个饱的感觉就是收益。每吃一个所增加的饱就是边际收益。
而商家每多卖你一个馒头,就会多一个馒头的营业额,每多一份营业额,就多增加一份利润。这个增加的利润就是边际收益。
此为新增的新增就是“边际”,新增带来的是收益就称为“边际收益”。
一个人吃馒头,会在刚刚好吃饱的时候停下来,也就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这时候钱刚好使自己达到饱的最佳状态,这个钱花的最合理。再多花1块钱撑了,不行;少花1块钱又没吃饱,也不行。
也许,你会问不是越饱、收益越大、越好吗?这恐怕就误会了“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概念。
如果花一块钱,然后顺便你吃就是不准打包带走,那么多吃就多赚。
但边际成本,是新增带来的新增成本,每吃一个就要多掏一块钱,用钱把自己吃撑了是很难受的,难受那是遭罪不是边际收益,花钱遭罪钱花的就不值当。
就算馒头免费,吃撑遭罪的事实还是没变。
刚刚好的状态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也就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
就像天枰的两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时,也是边际收益最大化之时。
- 4 -
我们追求的永远是边际收益最大化。
从吃来看,每个人都是追求边际收益最大化的高手,都会在适当的时候住嘴。
只不过日常生活中没有人给我们指出来这就是边际,所以脑中没有这个概念,在做一些重要的决定时不会也不懂得去使用它。
在面对沉没成本的时候,明显知道继续投入成本,边际收益也不会达到预期,只会浪费更多的资源进去,却还是固执的继续投入。吃馒头时知道停下来,可一旦换一个场景却糊涂了。
一对恋人谈了几年的恋爱,感情明显越来越淡、越来越不合拍。继续投入时间和情感也不会再好了(预期收益),却因为前面几年的感情(沉没成本)投入而舍不得分手。
却指望通过结婚来赌一把,对自己说都谈了这么多年了,该结婚了,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就又会像之前那般好。
而事实证明继续投入成本,带来的却是更坏的结果。
情侣之间小吵小闹可促进对彼此更深入的了解;当吵架的边际成本(伤害)大于边际收益(获得了解)的时候,就应该停止吵架,冷静下来再寻找最优解。
简而言之,就是在决定要不要舍弃沉没成本的时候,要看继续投入成本,是带来边际收益的增加还是成本超过收益。
要盯住的永远是边际收益。
- 5 -
所有的企业、商家,本质上都是在追求边际收益最大化。
也就是追求边际成本要尽可能的等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企业会亏损;边际收益远高于边际成本,产品价格就太贵会吓跑消费者。
为什么电子书比纸质书便宜,就是因为电子版可以无限复制,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价格也可以足够低。价格低到边际成本跟边际收益相等的时候就不会再低了。
从这点来看,我们买到的任何东西,(除了欺诈以外)已经是最便宜了。所以无须担心商家哄抬物价。
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也都是在追求边际收益的最大化。
据说10月1号起驾照考试又要增加难度,很多人就坐不住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增加考试难度了。很多人心里就着急。
我们今天用边际的概念来看,完全不用着急。再难它还能难到那去?难到所有人都考不上吗?那规则还有什么意义?只要一个人好好学习,认真练车就一定会通过考试。
本质上担心的不是规则严格,担心的是自己太笨,要花更多的补考费。这也是规则的用处所在,把太笨的人淘汰出来,降低事故率。
再比方说,交通法不能定的太严格,太过严格就没人敢开车上路;如果放任的太宽松,又会导致交通意外频次增加。
所以要找到一个刚刚好的平衡点,既不是太严格人们敢开车上路;又不能太宽松,要让司机有敬畏之心。
一项政策,一条法律不管更偏向那一边,都是不合理的,边际收益最大化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这也是之所以有经济学家存在的原因,经济学家就是以整个社会效率最大化为出发点来思考的。
所以,我们个体也可以用经济学的知识,实现我们自己效率的最大化。
运用“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和“边际”的概念,就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实现效率最大化,甚至事半功倍。
- 6 -
花了大篇幅来讲“边际”、“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两个概念。
这时我要告诉你,有时候将错就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不是说发现错了,就要主动放弃沉没成本,生活要向前看,现在怎么又将错就错才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要问一个切中要害的问题:还需要再投入多少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比如,你早餐买了两个肉包子,提到办公室开吃的时候发现不是你喜欢的肉包子,是蔬菜包子。这时候你是不吃饿一上午,还是将错就错吃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吃,虽然不是预期的肉包,有那么一点失望,但有个80分的早餐也很好了,木已成舟,错就错了。而挨饿只会增加损失。
如果你非要追求100分的早餐,就是去楼下再重新买一份早餐。重新买一份就需要重新再投入成本,来回的时间、上班迟到的风险,来回路上的精力消耗、还有钱,这时候就要考虑跟100分早餐比,再投入这些成本,值还是不值。
也就是再投入这么多成本才能带来一份100分的早餐,这些成本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份早餐所带来的收益,那么就不再继续投入成本。木已成舟,将错就错,享受80分的早餐,避免更大的损失才是合理的。
也可以投入极小的不会超过预期收益的成本,比如给喜欢吃菜包的同事发3块钱红包,跟他换早餐,换来一个90分的早餐,这也可以。
总之,核心没变,盯住的还是边际成本不要超过边际收益。
再举个例子,某女发现交往了半年的男友不是心目中的100分男友,顶多只有80分。那么,现在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及时分手止损;还是将错就错呢?
1、如果不急着结婚,找到100分男友的几率也挺大的。权衡利弊之后,那就早分早痛快。
2、如果急着要结婚,如果现在分手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找到那个潜在的100分男友,可时间不等人。分手后当下急着结婚的打算会落空,这太冒险。最后决定就不分,将错就错,80分也很好。
主要就是看信念有多坚定以及急不急着结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个人的择偶标准也会越来越宽松。
- 7 -
今天这两个概念,让我想起我们的国学《中庸》以及孔子说的“过犹不及”。
中庸很多人对它存有误解,认为中庸就是半吊子,中庸就是不好不坏。
其实,中庸是最佳状态。中庸的精髓就是孔子说的“过犹不及”。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失去平衡走向一个极端。
馒头吃多了会撑,不吃又会饿,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刚刚好的状态,找到那个平衡点,追求边际收益最大化。
你看,这时经济学跟《中庸》就联系起来了。
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结合《中庸》,思路就更清晰明了了。
我们永远要用“边际收益”的概念来做决定,追求边际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效率最大化,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生命有限,多一点浪费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