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畅想
宋南极把拖拉机开到了地边,就和赵慧兰兵分两路,一人四排开始掰起玉米来。掰玉米其实要比收小麦略微轻松点,因为不用一直猫着腰挥舞镰刀,一不小心还要挨一刀。但也不轻松,因为一直要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扯皮(玉米棒子的外衣),时间长了指米肚儿就有点酸疼了。而且玉米秸的叶子会时不时的划你的脸、脖子、胳膊一下子,还有成熟的玉米花会掉到你头上、身上很多,有时候还会很痒。
“你说人们成天发明这,发明那,怎么也没人给咱们发明个收玉蜀黍机子啊。这老百姓们成天就这么钻到玉蜀黍地里掰玉蜀黍,背玉蜀黍,砍玉蜀黍秸儿,拉玉蜀黍秸儿。使的慌不说,还挣不了两毛钱,有时候想想就觉着没盼头。”宋南极长叹一口气说。
“知道辛苦了吧,呵呵,那就对了。那就该吃劲儿念书,考上大学就不用一年到头像俺们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修地球了。”
赵慧兰从不放过一个机会向儿子灌输“读书有用论”。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中国的农村户口会比城市户口还要吃香。
“嗯,我好好念书,到时候当个发明家,发明个玉蜀黍收割机,和割麦子的那种联合收割机一样,一亩地给个多少钱,十来分钟嗖嗖嗖就给你割完了,哈哈。”宋南极抖抖脑袋上的玉米花豪气干云地说。
“那你可就是个发明家了,呵呵。吃劲儿,好好学,我和你爹可是都等着你长出息的那天呢。”
“娘,你就放心吧。”
“不过你说人这物件儿也就是聪明,啥也能发明出来。像什么电视机、电冰箱、飞机、汽车,火箭,还有宇宙飞船,都是越来越高级。到时候各种机器开过来,像俺们这吐老百姓说不定就直接被淘汰了。你说有没有那么一天啊,南极?”
“放心吧娘,肯定淘汰不了。最起码再往后几十年,五六十年吧至少,像你们这一辈儿里农民肯定淘汰不了。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咱们中国几亿农民在农村,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里头差不多有二十亿亩是耕地。就凭咱们国家现在这种发展速度,要全部实现机械化最少也得几十年。再说了,根据我分析,农民这一行,只能说越来越吃香。”宋南极又开始脑洞大开了。
“别瞎说了昂,当个农民还能越来越吃香啊?”赵慧兰认为儿子可能发烧了。
宋南极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我这可不是瞎说呢。中国本来就是人多地少。你想想,民以食为天。不管是什么人,城里人,农村人,他们活着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啥?就是吃饭。你看咱们村里现在这种情况,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都上外头干活挣钱去了。所以说,真正知道怎么种地的农民就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啥都是越少越值钱,所以说会种地的农民往后肯定越来越吃香。再说了,机器再厉害还得有人开才行啊,对不对。光会开机器也不行,你还得有最起码的这种农业知识,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所以说只要多学点农业知识,肯定以后啥也不愁。我说不定往后就考个农业大学,好好研究一下子怎么种地,哈哈。”
赵慧兰一下子觉得儿子肯定是发烧烧坏脑子了。要说前边宋南极分析的,赵慧兰认为那是十分的有道理,但是一听说儿子要亲身实践这个理论,还要上个农业大学,还要研究种地,她立马不干了,“你可别瞎想昂,俺们这当了一辈子农民,种了一辈子地了也没看出修地球还能修出个什么前途来。你就安安生生念书,考大学,往后就留在城市里头吃商品粮。可别瞎琢磨怎么种地这种没边没谱的事了,听见没有?俺们供你念书可不是为了叫你回来和俺们一种地呢!”
宋南极刚才也就是随口一说,见赵慧兰一脸的严肃认真也就笑着说:“知道,谁愿意种地啊。这可不是一般累的慌,呵呵。”
“知道累的慌就好好学,没有第二条路。”
母子俩一边聊天一边掰玉米,一个两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把这六分地的玉米掰完了。
当然,这还不算完。他们还要用粪篓把掰下来扔到地里边的玉米背到拖拉机上。
*这就是宋家庄一带常用来背东西的粪篓,也叫粪筐。
很久没干过农活的宋南极肩膀上饶是垫了一块毛巾仍被粪篓压出了几道红印,疼的他直咬牙。
而这还没有完,把玉米棒子拉回去之后,他们还要将其拉到房顶上晒起来,干了之后再装圈保存。
宋南极虽然个子不小,在学校也经常锻炼,但那种锻炼和干体力活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这就像你让那些举重的运动员去扔铅球差不多,完全门不对路。
赵慧兰在下边在粪篓里装满玉米,宋南极在房顶上拿山药绳(一头带铁钩的粗绳子)挂住粪篓往上拔,然后倒到房顶晒起来。
拔了大概十粪篓之后,宋南极感觉手已经被勒的疼的不能行了,腰也酸了,就差小腿抽筋了。
赵慧兰见状就上去把儿子替了下来。
尽管个子不高,还是个妇女,但赵慧兰明显比高自己一个头的儿子有内力的多。剩下的三分之二赵慧兰嗖嗖的就拔上了房顶,还不带大喘气的。
“嘿嘿,怎么样?别看你这会儿个子长大了,内里还是没有俺们有劲儿。想当年俺们上河里给大队上割草,二百多斤一担,挑上就走,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呢。你们这会儿到底是年纪小,没干过什么重活,内虚。”赵慧兰得意的说。
宋南极看着差点被磨出泡的手,无奈的笑了笑。
第二天上午宋云峰和宋春海来找宋南极玩,没过多久李世春也来了。
小学的时候其实不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不在一起玩的,所以之前其实宋南极他们三个基本上和李世春只是点头之交,只是记得学校的“颁奖”大会上经常都有他的身影。还有就是经常看见他和爱睡觉的段和平段老师下象棋,虽然不是谁输谁赢,但在宋南极他们这些对象棋一窍不通的人眼里,那已经是相当厉害了。
所以宋南极等人一致认为李世春这小子是类似于《联林珍奇》里边凌大岫一样的人物,而对这类人物,他们都是怀揣着敬意的。
那天四个人在一块谈了很久,那是他们的第一次长谈,也是最后一次。
中秋佳节是中国人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视的一个节日。相对于老外的独立,中国人更看重亲情,也很注重传统,所以过中秋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能让家庭团圆重聚的时机,也是对传统习俗的一个延续。
尽管现代很多人已经越来越不尊重传统,他们争相以喜新厌旧,标新立异为荣;以传统老套或因循守旧为耻。但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并不都是封建,恪守传统也并不是墨守成规。传统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寄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89年之后重阳节也被定为老人节。
除此之外,像清明、端午、腊八都是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节日。
再比如彝族的彝历年、插花节,藏族的藏历年、雪顿节,苗族的四月八,侗族的姑娘节,纳西族的火把节,哈尼族的扎勒特,德昂族的开门节、关门节等等等等。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这是没错,可是没有传统就没有现在!试问一个忘本的种族能创造出什么美好的未来呢?
传统也并不完全是老封建,老迷信。它里边有许多有意思的事,如果你真的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细细体味,你的心灵真的能得到洗涤,精神思想也会变得丰富。就拿中秋节来说,各地不同的风俗让你大开眼界,感慨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比如广西某些地方中秋节会玩花灯。
比如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
比如福建厦门一带有中秋博饼的习俗。
客家人称中秋为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同客家人的祭月形式差不多,90年代初的时候,宋家庄一带在中秋当晚也有类似的习俗。只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那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封建残余”形式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能省就省了,可免则免了。人们过节日现在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其它的都在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