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怀着一颗想要成为作家的梦想,长大了才发现写作并不适合我。我没有一颗敏感的心,细腻的感情,对于事物精准的捕捉。每当我看到作家写的金句,我总是发出内心由衷的感慨,这些句子太美了!
词穷的我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只会用这一句话来形容:卧槽,太美了!除此之外再无什么优雅的词汇去形容这种强烈的感情。我不由得为自己低下的语文水平而感到愧疚,并且希望我曾经的语文老师千万不要记得教过我这样的学生,这样我们彼此都不用感到尴尬。
或许很多90后都经历过当年郭敬明的伤痛文学的时代。我每天被他各种华丽的词藻,矫情的文字,浮夸的剧情洗脑,并感慨他写的实在太牛逼了。于是自己偷偷摸摸用一个作文本模仿他的文笔写故事。至于为什么用作文本是因为不容易被家长发现。把它混在别的作业里,每天摆出一副假装很用功学习的样子,实际上沉迷于自己多愁善感的世界里。现在看起来我当年真是脑残。
我不得不感叹郭敬明的文字毒性至深,一度影响了我的三观,让我认为,谁的青春不谈个恋爱,堕个胎,经历一下校园霸凌啥的。他的书让我拥有了一种青春就应该坎坷的狗屁想法。
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适合当作家的料这个幻想在我的初中被我的语文老师打破。她也没干什么,就是每逢考试给我作文一个低分。每次大考完学校都会发放高分作文,我不得不吐槽,十篇里面八篇都是爸爸开车突然一个急刹车,他下意识护着“我”,所以我突然就懂了父爱。
或者是,下雨没带伞,爸爸骑车来借我。他为了让我不淋湿,所以他放弃了打伞。
我其实很想问,你们十个人里八个人的爸是同一个吗?你爸爸咋那么喜欢急刹车?为哈那么喜欢每次下雨都不带伞?下雨天真的不能打车吗?
我这种想法在语文老师看来就是愚蠢的,没有灵性的。她说我应该课下多多练习一下写作,看看范文,不要看那些乌七八糟的文章和小说。实在不行就背几篇范文,考试的时候灵活使用。
我赌上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写作者的尊严,我不要和他们同流合污。最后的最后,我的作文依旧是低分飘过。老师对我无奈的摇摇头,我对她笑了笑,心里说了一句:fuck you!
这就是我对于我初中最后的记忆了。我的写作生涯也就止步于此了。或许,我真的并不适合写作。我并不会起很有吸引力的标题,我的字里行间并没有太多的逻辑可言,我的文字也非常的生硬,并没有金句。
我有的时候在思索,我究竟为什么还要继续写。或许我把写作当成了我思考的工具。有的时候对于一个问题产生困惑的时候,我就随便写,或许,写着写着答案就出来了。
我热爱写作,只是,我并不适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