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作品?历代书论画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启功等老先生们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啥叫好的我说不上,但不好的我能看得出来。这样说来似乎符合法度的就是好的,但有人又有异议了,循规蹈矩就是好的么,敢破敢立、无法至法也令人叫绝啊。于是邱振中先生又说了,有传统的东西,又有创新的东西就是好的。说得在理,又有人说这不是废话么?纠缠起来又得去看丛文俊先生谈到的传统是什么?王羲之是传统,秦篆汉隶也是传统呀。另外创新是什么,如果找不出时代艺术所面临的困境,那也是谈不上的。
当然,抛开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去观注一下艺术家想表达的内容,有的艺术家画牡丹、画老虎,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在这个小题材里面号称天下第一,有没有用?有点吧,还得看精神和意境,论技术和观察力肯定有功底,但这里面有没有意到笔不到的智慧,有没有笔墨的创新,主题的层面是在造型、气质、人品、学养、还是思想,这样比较玩的就不是同一个层面了。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论立意就比黄胄画驴高很多。
讲完立意又得讲传达了。李白、杜甫学养高吧,也没有以书法出名,究其因志在此,此事又得天时乖合,纸墨相发,讲究得很,若不是没事就练几笔也很难出好作品;而在东晋豪门之间书札往还的比试氛围中,就产生了很多好作品,苏黄米蔡等人有学养,也勤于书艺,学养自然就展现得出来。至于临场应索,如临大敌,若想炫技,大部分还是粗糙得很。
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也一直在变,中唐时颜真卿书名还不及徐浩,到南宋才越来越受推崇,因为那时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来支撑民族的自信。传承千年的帖学在清中后期也被突发的碑学思潮所冲击。在特定时代,硬要说谁好可能很费力。
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前瞻的思想性、独立的人格,丰厚的人文修养,专注的创作状态,高超的空间处理经验,这样才可能创作出一流的作品。
审美思想是客观发展与主观偏好相结合的,市场价格又是知名度、供求关系、创作技巧、学术内涵决定的。不要因为主观偏好和知名度忽视了其他方面。鉴赏能力是长期练成的,看不懂的作品要一直看才会审美疲劳,看多了就知道不同作品的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