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活泼,善良可爱,坚毅乐观,这就是这本书中的海蒂,也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孩子样。
故事的人设是这样的:海蒂一岁多的时候便成了孤儿,被姨妈和姥姥收养。在她近5岁的时候被姨妈送到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那里。
爷爷是村里公认的性格古怪有点恐怖的人,爷爷因此离群索居从村里搬出来住到了山上的牧场,养了一群羊,替他放羊的羊倌便是家境十分贫寒的男孩彼得。
村里人都以为海蒂住不了几天就会受不了古怪的爷爷会离开,或者过得很悲惨,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海蒂开始了在她看来最快乐的时光:美丽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细心呵护她的爷爷,一只只可爱的羊,山上的花花草草,以及彼得奶奶的穷破落,都让她的生活过得丰富而有意义。
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姨妈将她领走卖给了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克拉拉当玩伴和陪读。
克拉拉是个双腿不能行走的女孩,海蒂的到来给她带来许多快乐,也给他们家的管家仆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但这并不妨碍海蒂和克拉拉成为好朋友。
尽管穿着美丽的衣裳,吃着丰富可口的食物,还睡上了舒服的大床,但海蒂想念爷爷,想念彼得奶奶,想念小屋后面的高大枞树,想念每一只羊,山上的每一种花……她太想念了,竟得了思乡病。
克拉拉家的家庭医生建议送海蒂回去,这是最有效的医疗办法。就这样海蒂在一年后又回到了阿尔卑斯山。彼得一家因为海蒂的回归又恢复了生气又有了希望,爷爷不在孤单。
后来,失去唯一女儿的家庭医生也来到了这里旅行,并终于在海蒂和美景的感染下走出了抑郁伤心的情境,并最终搬到了这里定居。
克拉拉因想念好朋友,加之又有家庭医生对家人的安利,也在奶奶的陪同下来到了阿尔卑斯。奇迹也随之出现,生活了个把礼拜后,克拉拉在海蒂和爷爷的帮助和鼓舞下,竟站起来了,并很快学会了独立行走。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对成人来说有点乏味,但如果你尽量打开自己的想象,就会有意思多了。如果想象开小差,那就打开电影《海蒂和爷爷》,画面美得你会想去旅游。
其实,原著又何尝不是在告诉大家这个地方的美呢!你看海蒂一旦喜欢上阿尔卑斯高山牧场,就再也不愿离开;它还带走了家庭医生的心理阴霾,关键是她让克拉拉站起来了!
当然,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住在阿尔卑斯山腰的彼得一家和爷爷,即使身处那样的美景中,原来的生活很无趣很单调。
但海蒂用纯真、诚挚、关爱打开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彼得除了将注意力放在肚皮上之外,终于还能体会到玩耍的乐趣;彼得奶奶双目失明,心里住进了更多阳光,除了纺线还有诗歌和故事和等待海蒂的期盼,一天不再那么漫长和难熬;爷爷不再高冷,在孙女的请求下修好了彼得家的破烂房子,并且懂得了向上帝祷告,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恩,心已经暖融融的了……
这并不是说海蒂就是那个上帝派来拯救众生的天使,她也只是一个小女孩而已,她也会遇到挫折困难也有需要人帮助的时候。
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克拉拉奶奶,辛亏她的出现,不然海蒂也会沦为有心理创痛的孩子。海蒂在等待回家的日子里,可愿望总是无法实现,使本来没怎么受过上帝眷顾和熏陶的她彻底不再相信上帝,她已经没有了希望,天天闷闷不乐。
克拉拉奶奶说:“如果你哪里一不顺心,就开溜了,不再信任他了,也不再祈祷,甚至把亲爱的上帝完全抛至脑后。但是,你要知道,如果谁这么做了,那么亲爱的上帝在众人的祈祷声中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于是上帝就会忘记他,不管他去哪儿。当这个人以后碰到什么不幸的事情,并且叹息道:‘根本没有人来帮助我!’那时,谁也不会同情他,大家可能都会这么对他说:‘本来上帝是可以帮助你的!不是你自己要从上帝身边逃出来的吗。’”
放到我们的文化中理解就是一句很常听的话:不要急,一切会如你所愿,只要你相信。
然后海蒂在奶奶的有技巧的引导下,自己竟对学习认字和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打开了书本世界。她也用这个技能给冥顽不化天资欠佳的彼得开了窍,从此让彼得奶奶可以天天听到彼得的诗歌朗诵。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但有些人是永远感受不到爱也不会付出爱的,比如女管家,她永远觉得海蒂是在捣乱,永远看不到她“捣乱”背后的善良动机,和捣乱的有趣。女管家之流心里装满了规矩守则条条框框,整个人也被框得不近人情,死板无聊愚笨。但,她曾经肯定不是这样的吧。
每一个成人曾经都有海蒂的样子,只是后来我们藏起来了,有些人扔掉了,因为那种样子对自己不利,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应。
也许真诚热情贴心……会在适应中逝去,但当我们有幸遇到它们事,一定要赶紧切换模式,以相应的心意回报,这样我们就都有一个像海蒂的阳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