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安《关于创新变革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核心观点是要洞察时势、把握变化,特别是要紧盯重大变化的源头。他把变化进一步归纳为PEST+2C,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客户需求和竞争。以运钞车行业为例,传统的线下行业因为S(技术变革)移动支付而带来的深刻影响。变化无处不在,而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变化、拥抱变化。有了良好的心态是基础,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在于“定战略”,要以未来的视角倒推到现在,如何布局?具体到金融行业,由于市场充分竞争和强监管的特性,受到的冲击最大。如何基于PEST、客户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通过推演未来行业大趋势来制定当下的布局,更为紧迫而重要。
杨国安《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战略*组织能力》:好的战略要匹配出色的组织能力,缺一不可,否则会有归零的风险。一个企业即使有优秀的人才、顶尖的技术、丰厚的资金支持,但如果没有团队执行力,也很难持续成功。他以朗讯(组织能力)和诺基业(战略)为例论证了二者对企业的意义。工匠精神是把一件事情做精做透,这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提倡和尊重,但对于组织和战略而言,特别是在创新变革的年代就显得僵化了。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与时俱进;面对大的方向,要有动态的战略和动态的组织能力。非常认同他所归纳的四点建议:1、DREAM BIG 大愿景;2、SMALL TEST小尝试;3、FALL FAST 快试错;4、LEAN CONTINUOUSLY 不断学习。关键词:强执行力、快速试错、迭代、敏捷变化
杨国安《找到对的战略方向》:什么是对的战略?如何寻找企业的成长方向?洞察趋势并拥抱变化,利用有限资源去专注于高获利及高成长空间。对于我们也颇有借鉴意义:一是在客户端,运用二八法则和生命周期理论,精准定位,服务更“好”的核心客户;通过交叉销售和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卖给客户“更多”;通过品牌、社区及互联网营销,卖给“更多”的客户;二是在市场端,走出去,场景获客、线上线下融合,打破物理网点局限;扎下去,深耕存量客户和周边社区;三是在业务端,从价值链上下游发力,打通公司零售小微壁垒,真正以客户需求中心,提供高品质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杨国安《组织能力打造7-10》:“会不会、愿不愿、许不许”是打造组织能力“杨三角”理论的核心,受益匪浅。“以人为本、以团队为本发挥竞争优势”,如同混沌大学所倡导的第一性原理,杨三角的底层逻辑非常简洁、严密而稳定。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如同桌子的三个角,缺一不可;同时要实现组织能力与战略的动态平衡的目标,要能够聚焦,共同支撑企业的发展。印象深刻的是教授里面举了一个不具名的大银行的反面案例来论证“愿不愿”的重要性:价值观挂在墙上,以客户为中心挂在嘴上,战略上要以客户导向而实际上是以领导为导向,这些现象在身边普遍存在、值得反思。围绕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和员工治理教授也分别给了“药方”,但他也特别警示用慎用“工具”、对症下“药”,不管是7S、5B或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等等,前提是要结合自己所“缺”的组织能力补短板,要支撑战略发展目标,切忌乱吃药导致价值观紊乱,让团队失去方向。
杨国安11《组织能力打造案例:海底捞》:
杨国安12《组织能力杨三角:谷歌》
通过对海底捞和谷歌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更加深刻认识到:不管什么商业模式,“人”是中心。海底捞聚焦于服务,谷歌聚焦于创新,都要通过员工自我驱动和激励机制来实现。谷歌的股权激励和海底捞的店长考核体系是满足员工物质层面、职业发展方面的底层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企业价值观的传导。谷歌的十大信条(特别是不作恶也能赚钱这条)、海底捞的“家”文化,都是员工“自我驱动”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商业模式不同意味着战略也不同,因而对员工治理、员工能力的要求也大相径庭,谷歌对于招聘环节的严苛、海底捞的“举贤不避亲;谷歌的“20%原则”、海底捞的“标准化”和“平台化”;谷歌的OKR工作法和海底捞“创新、容错”机制等等。这也非常有意思,想起《谷歌工作法》里面所提到的“氧气计划”,顾名思义,谷歌文化里好的经理人如同氧气,无处不在、无可替代。他们比较少去管理员工的过程,并不太关注员工一件事情具体要去怎么做,只要员工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设定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更多的时候看的是员工的结果,或者是员工后来的适应性。Google会问员工三个问题:1、你的经理有没有事必躬亲;2、你的经理是不是给了员工足够的空间;3、你的经理是不是帮助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必要的帮助。我想海底捞的授权、免单机制以及谷歌的“灵活闭环”工作制和“认真不在着装”等关键是在“赋能”、“给氧”、“信任”,也是绝大多数企业虽然看到了却始终“看不懂“、“学不会”、“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
利用国庆假期看完了杨国安的《组织能力20讲》,收获很大。以下几点很有启发:一、杨三角理论从创新时代的变革和机遇切入,提出要紧盯当下重大的变化的源头,洞察时势、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和拥抱变化;PEST+2C分析结合SWOT工具,从未来趋势推演,制定战略及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二、战略*组织能力,而不是简单相加,缺一不可,否则有归零的风险。制定动态战略和打造动态组织能力;大愿景、小尝试、快试错、不断学习;三、定位。客户端(二八定律)、市场端和业务端,专注于寻找高增长空间;四、先诊断,再开药;慎用药过猛。最重要的是坚持(落地),CEO、HR和直线主管是保证落地的三群人;五、什么是面向未来的人才?员工的专业能力+核心员工能力;六、没有完美的组织,科层制和市场化的网络组织各有利弊。后者更有利于创新、激发团队自我驱动和发挥平台优势。七、通过平台赋能,高度授权,打造1+N个特种部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推动创新突破。
总体上概括杨三角理论为三个“三”:首先是三步曲,即确认组织能力、找差距开药方;其次是组织能力打造的三角,即员工会不会、愿不愿、容不容许(员工能力、员工意愿和员工治理);最后是组织能力落地的三角(三群人),即CEO、HR和直线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