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石
清明过后的一周里,北京的气温一头撞进夏季,有一天竟高达30°。就在去湖南长沙的当天早上,北京却下起小雨。下午到达长沙,村姑在那里接站,“你们真幸运,今天上午我们这里还下着瓢泼大雨,贵人来了,雨也停了。”话音未落,三两丝小雨随风而至,虽然不用撑伞,还是略感凉意,赶紧钻进车里。想不到湖南的四月也在等夏季。
我们住在社港浏北村下滩组,这是村姑的家。傍晚,风和雨又来了,风从三楼的缝隙中钻进来,打断了大家的话题,纷纷来到二楼客厅。这里暖和许多,一组木质沙发,一个木质茶几,和普通人家一样。几个人披衣而坐聊了半宿。
第二天下了一天的小雨,空气湿漉漉的。一杯热茶刚捧在手里,村姑进来了,举着个四四方方的木架子“哐”地一声放在众人面前。“你这是要干什么?”她不搭理这些惊愕的表情,转身出去了。这个木架子一米高左右,四面镂空,每一面的木条横竖交错形成众多巴掌大的网格,如果在网格上铺上白纸,就很像老年间房舍的窗户。显然这些材料没有经过打磨,纷纷露着本色。一时猜不出放在客厅的用意,等着村姑赶紧回来。她回来了,右手提着圆柱状小箱子,左手牵着一根线,这根线连着箱体。她把箱子放在木架子中间,一头插好电源,瞬间,箱体像吸足了氧气的木炭燃烧起来,四下里被红彤彤的火光照亮暖意四溢。不错,这是一台电子取暖器。她把一块四方的桌面放在木架子上,好像给火炉盖上了盖子,接着一床红花被子铺在上面,四边耷拉下来距离地面半尺高,红彤彤的热气便被关在框子里,之后被子上面又盖上一张桌面,茶具从茶几移到桌面上。一切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天然茶炉啊!
“赶紧坐吧。”村姑招呼大家。
众人搬椅子围在桌边坐下,掀起被子搭在腿上。炉火在桌下旋转,双脚和小腿很快暖和起来,现在看起来木框不仅支撑了桌面,连腿脚也看管起来,不用担心烫着,不怕引着被子。
端起茶杯,大家对这个茶炉啧啧称赞。忽然觉得我们的样子很像围炉夜话。是啊,清朝人王永彬写过一本书,书名不就是围炉夜话吗?
“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氛围。而我们所处的是春暖乍寒天,夜浅鸡犬静。自制暖炉,一壶好茶,五六好友,北京情,湖南意,正你侬我侬。
我们放下王永彬不谈,从村姑自制的茶炉谈起,聊起南北方的取暖方式以及农村围炉夜话的发展进程。
村姑用的这种取暖方式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还使用着,有的不过略显粗糙,不如村姑这般细致。
记得今年三月在贵州的一家饭店吃饭,房间比较冷,服务员说空调坏了,取了一个电子取暖器放在餐桌下面,当时大家担心会烧着裤脚或者连桌子一起烧掉。事实上,从饭店走出来每个人都好好的。来到社港的第二天,应邀到XX村去会村姑的朋友,一进门看见村姑的朋友们围在矮桌前正在喝茶,见我们进来,主人掀掉腿上的东西站起来,那时惊讶地发现桌下抖动一片红光,细想以为有个火盆。陪同我们的首建湘招呼大家坐在矮桌周围的小凳子上,才发现桌面下还压着一床被子,他示范把被子盖在腿上。我们虽然觉得新奇,可是初次见面也没好意思掀开被子探个究竟。
中国的南方北方是以气候来划分的,每年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是北方,0°以上是南方,以东西走向的秦岭——淮河为界线。北方四季分明,冬季取暖靠暖气。南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即使在冬季,室内室外一个温度。南方人非常聪明,发明了这种取暖方式。尤其在乡间,这种方式很适于打发业余时间,几个人围炉打麻将或者玩扑克牌。
这种取暖方式一定是古来有之,古代人没有电子取暖器,但是一定有炭火盆,炭火盆上会不会架一床棉被没有考证,但是一定有个桌面,桌面儿上摆着酒具和茶具,也许还有饭菜。
清朝著名的文学品评家王永彬湖北人氏,典型的南方人,他说:“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他认为寒夜点灯围着火炉而坐,仅仅是田家妇女孩子享乐之事,那就虚度了良宵美夜,应该读书,应该畅谈人生,应该著书立说。他做到了,给后人留下精美佳句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为国立心,为民请命。
几个夜晚,坐在火炉周围,品香茗,我们扯了很多,古今中外,修身立家,珍馐美味,聊得最多的话题是文学和做人。因诗歌认识村姑,因做人从北京跑到社港,在社港发现了围炉夜话的精妙之处。
下个月初,村姑要到北京了。问她还想到北京的哪个地方走走,她说只想和哥哥姐姐们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村姑,北京已经进入夏季,别说围炉连暖气也用不上了。但是支张桌子,两瓶清酒,一壶绿茶,哥哥姐姐们会和你再续围炉夜话。
谨守规模无大错,但足衣食是小糠。
20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