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3月是自己进入职场整5年,近期在网上看了古典老师《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关于职业发展和兴趣的章节节选,发现古典老师对于职业发展的模型总结,以及培养兴趣的方法论阐述的很透彻。再看豆瓣评分8.3 (3313人评),便买了回来。坦率讲,本书其他章节并未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不过单单职业发展和兴趣这两个章节已然让这本书值得一读。
职业发展“三叶草”模型
先谈下如何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说:爱着,工作着。发展心理学家Elkind加上了玩耍,成就了人生的金三角:热爱、努力、玩耍。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这三者缺一不可。
有的人在热爱的领域里努力,却放不下得失心来玩,他们对自己苛刻,活的太一本正经,像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忘记自己也有玩耍、快乐的要求。他们活的身心俱疲。
有的人在热爱的领域里玩耍,却因为害怕努力了也无法成功而从未真正全力以赴。当一份工作做不好,迅速转移并爱上另一个。他们表现的天马行空、毫不在意,掩饰自己对生活的无能。
还有些人在某个领域里努力地玩,却并不热爱——这些人往往看上去混的不错,是人生赢家,只是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除了成功或失败,还能选择玩什么游戏、和谁玩、玩不玩——还能成为选择自己人生的人。
一个人展现出的快乐、热爱和努力,都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习得的能力,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每一项人生要素背后,都有支撑它的能力。
兴趣:提升兴趣让我们持续发现新的事物,给生命注入玩耍和快乐的体验
能力:强化能力让我们固化自己的努力,得以掌控生活和工作,取得成就
价值观:固化价值观让我们产生定见,抗拒各种诱惑,聚焦热爱的领域,获得宁静与满足
兴趣产生了快乐,努力产生了能力,而价值观帮你发现热爱的领域。比如在职业选择中,兴趣让你发现适合的行业,能力让你进入能胜任的职位,而价值观帮你筛选你喜欢的工作方式、公司和同事。但职位要求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必须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守卫自己的幸福。这个时候,兴趣推动你持续地在职业领域学习,发现新机会;能力帮你持续地产生竞争力;而价值观则帮你在机会爆发的时候保持聚焦。
所以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交集处,就是一个完美的职位特质:好的职业应该是你喜欢的、能做好的,而且能回报给你想要的反馈的。我们的职业发展就是如下顺时针的三叶草,我们先会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这兴趣驱动我们学习和练习;持续地学习和练习让我们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情;然后我们开始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往往是某种职业)把能力兑现成自己想要的“价值”。而价值强化会使我们产生下一轮的兴趣。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三叶草,就是这样旋转起来,让我们掌握和精通某一个领域,然后进入更大一轮的循环。
当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任何一个部分不足,生涯的发展就会停滞
当缺失兴趣时,我们表现出厌倦,再严重点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当缺乏能力时,我们表现出焦虑,再恶化就顿生无力感;
当缺乏价值时,我们表现出失落,持续很久内化成自卑。
对自己的职业思考
回想自己的职业生涯,2015.4-2020.3,从毕业到职场已经5个年头。
第一家雇主是500强美资半导体公司做技术销售工程师。自己本科就是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就是数电、模电、自动控制这些电子类课程,也参加了挑战杯、传感器等各类电子竞赛,对半导体行业还是挺感兴趣。对于销售职位,我在研究生期间尝试过供应链、管理咨询、风投和销售的实习,发现在销售领域,自己有能力做的不错。对于公司,在这个美资大公司,平台很大,确实能开拓眼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过每个人往前走时,面临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往上升manager,在这个方向上你要明白秀工作比做工作更重要,最重要的技能是讲故事:通常是在一个很正常的项目上,伪装上巨大的难度、加上自己的运筹帷幄和跨部门的团队协作,最终赢下了一个巨难的项目。一线员工每天在编故事,老板们更是炉火纯青,对于谎言,大家称赞而非嘲讽,这个方向与我的价值观中的正直不符。第二个方向是利用销售的价格权利来搞灰色收入,俗称“炒货”。玩这一套,最后的利益甚至比工资还高很多,而且公司由于担心影响,即使发现了这种行为也不会发起诉讼,只是辞掉了事,而员工可以换一家半导体公司继续做。所以公司的大部分人都不太担心,或多或少地利用这个方式赚钱。这个跟我价值观同样不符,我需要赚钱,但是我不能接受这种灰色的赚钱方式。所以总结起来看,在第一家公司,兴趣和能力都满足,但是价值观不满足,我想踏踏实实的做实事,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然后干干净净的拿到回报,这点它给不了我。在工作三年时,我萌生了离职的念头。
第二家雇主是一家头部的AI公司,这家公司17年底在深圳设立了办公室,看到招聘,我就毫不犹豫的过去了。AI行业一直是我的兴趣点,我买了很多书籍自己研究,同时自己硕士也是AI方向,也有基础;职位也是销售;对于公司的价值观,我知道这家公司是要做很多从0到1的扩展,要把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是干实事而不是讲故事。当然每家公司都有它自己的问题,不过从总体来看这家公司在三叶草模型上和我是相符的,所以这些小问题就也不算问题了。
在工作将近5年的这个关头,越来越多的猎头开始找上来,推荐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有BAT的,有外企半导体的,有AI同行的,有国内创业公司的,你发现当你的能力提升时,选择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古典老师这本书提到的三叶草模型就很关键,你要通过兴趣来发现行业,通过能力来选择职位,通过价值观来选择公司。目前职位我没有疑问,但是行业和公司还是面临困惑,比如云计算行业是未来的方向,AI也是未来的方向,哪个更好呢?再比如AI创业公司是好公司,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但BAT当然也是好公司,哪个更好呢?这些问题我现在依旧没有答案,但掌握了三叶草模型的方法论,下一步要做什么就比较明确: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面试和业内交流)去加深对这些公司,尤其是价值观的了解。
兴趣
关于兴趣,古典老师的一句话说的很好:兴趣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技能。
先说下有趣和愉悦,有趣与不确定相关,愉悦和确定性相关。有趣和愉悦的界限,在于不确定的程度。好的生活应该是愉悦加有趣,适当的不确定。愉悦/兴趣对职业发展也很关键,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愉悦还是无趣。如果是不愉悦,就需要做减法,进入一个相对简单的职业环境;如果是无趣,则需要做加法,提高一些难度,或让自己进入更复杂、更不确定的职业环境。
兴趣不是那件让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它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5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一遍咧嘴干完的事情。
兴趣的力量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可以抵消能力培养中的重复与倦怠感。
高手都是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的,他们也知道如何让无聊的工作变得有趣,比如恶趣味的码农会在代码上加各种好玩的注释。其实只强调重要性并不会让一件事情变得有趣,有趣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所以学会让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才是关键。我们每天都告诉自己健身很重要,但很少人真正有动力去行动。理智带来的驱动力,永远没有情绪发动机——兴趣推动得有力。所以它在我们讨厌重复学习的时候,提供有力的鼓励,让我们发展出知识和技能。
关于兴趣
兴趣分为三个级别:感官兴趣,自觉兴趣与志趣
感官兴趣就是通过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冰激凌的甜、火锅的辣、名车的拉风,是最原始的兴趣。感官兴趣好奇、多变而不稳定,它让我们当时很爽,却无法集中在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正如刷了一天微博也没留下什么印象。
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吃饱饭后思考人生,这叫哲学;惊叹星空的美丽后我们开始描绘星座,这就是天文学。自觉兴趣比感官兴趣高级,第一个理由就是思维的加入,这样兴趣可以持久在一个领域,从而在脑子里形成回路,产生能力。而能力又反过来让我们体会和学习更多。第二个理由是让我们可以不再依赖外界刺激,可以自己把控。当我们把兴趣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我们就有个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内在源泉,自得其乐的人最无敌。
志趣是人类最高的兴趣等级,不仅有感官和认知能力,还加入了更深一层的内在发动机——志向和价值观。一个人能力越大,诱惑越多,到底哪一个乐趣能够成为永不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一生呢?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与价值观结合的那个。志趣已不仅仅是兴趣,而是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价值、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种生涯管理技术。
如何培养兴趣
不断重复以下三个步骤,兴趣就会慢慢固化下来
1. 让自己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刺激中,获取兴趣第一步动力
2. 在感官兴趣还未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3. 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将兴趣与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
拿很多人学英语的例子来看为什么大部分人失败了,首先并没有被真正刺激到,学好英语顶多是一个“我应该学好”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沉浸的体验;其次他们没有及时的研究学习英语的各种观点和理论,而是今天听美剧,明天学语法,不成系统;最后一点最关键,学了也没用武之地,没有价值兑换。反观很多不会英语却被丢进英语环境中的人,为什么能迅速学会?恰恰是满足了这三个步骤。
对于培养兴趣的这三个步骤,我感触很深,很感激古典老师的方法论总结。我很喜欢读书,读书是一件自己从来不会觉得烦的事情,也不需要给自己压力或者强迫自己,为什么呢?以心理学为例,最开始看到了《影响力》这本社会心理学的书籍,发现很有意思,很多迷惑的现象一下子找到了心理学依据。之后就开始研究心理学的发展史、社会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而从这些书籍中自己学到了与自己相处、与伴侣相处、与社会相处的技巧,对自己非常有帮助。进而更感兴趣,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完整的经历了从感官刺激,到自觉兴趣,再到志趣的过程。但是学英语和减肥这两件事,一直是我没法持续的两件事,学到古典老师的方法论之后,我觉得关键是没有找到与之相配的价值兑换,虽然现在自己还没有找到,但是起码清楚是卡在了第三步,所以由路子可寻了。
为什么你活的无趣?
1. 你太有用
有趣就是适当的不确定,一旦一件事被要求必须有用,就变得无趣起来。在“有用”的人看来,有趣的人总是显得不安分、特立独行、莽撞、好奇心与想象力四溅。一旦一个人把是否有用作为事情的唯一评价标准,这个人活得无趣就天经地义。这种功利与短视的背后,是深刻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有趣能让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能,同时也越来越生机勃勃,而无趣的人逐渐长大,世界与他们越来越无关了。有趣是种活着的、元气淋漓的状态,有趣证明我们还年轻,还在打开新的世界,还在长大,没有长老。
作者建议:1)different night,每周找时间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2)与有趣的人呆在一起
2. 深陷感官兴趣的泥潭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感官刺激最集中的年代,人们往往依赖性地看着一条又一条新消息,感受瞬间的推背兴奋感,以及结束后的深深失落感。而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当你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陷入感官刺激的泥潭,你也就没有精力发展出那个兴趣金字塔的尖,取而代之的是,你把自己发展成一块板砖——知识面很宽,但是肤浅的可怕。
作者推荐了一种方案:电子静默
专业的寿司食客在每两个寿司之间,会吃一块姜片,让自己的味觉重新回到原点,才能更好的感受下一个寿司的滋味。而在每天的感官轰炸中,你也可以给自己一段静默时间,让自己有机会发动更高层次的兴趣。
最后
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典老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职业选择上的老师了,帮我解答了过去心中关于价值观和兴趣培养的迷惑,也帮我明确了通往未来的道路。再次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