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摩洛哥是一个非常冲动的决定,当时正值滚烫的夏天,撒哈拉沙漠白天的温度超过50°C。但是我决定去的原因是:第一,我的暑假很短,七月份就要开始做实验;第二,我当时失恋了,要找个地方调整心情。
当我的飞机缓缓盘旋在卡萨布兰卡机场上空时,我就开始对着窗外张望,以为我能看到向往已久的沙漠。当然是看不到的。来摩洛哥之前我在“沙发客”的网站上找到了接待我的人,这回是个土生土长的摩洛哥小伙子。
哈立德留着一头长发,天然卷曲,加上两撇小胡子,颇有一种摇滚乐手的气质。哈立德是个渔民,非常喜欢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我来之前,他已经接待了100多人。摩洛哥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后。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的意思是“白色的房子”,顾名思义,整座城里所有的房子都是纯净的白色。哈立德把我带到他租的公寓里,在那里我认识了他的女朋友:一个短头发的意大利女人。我忘了她的名字。
一个刚刚失恋的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跟一对情侣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而且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穆斯林的斋月(Ramadan),他们白天是不吃饭的,我本来打算入乡随俗,跟他们一起断食。可是哈立德非常关心我,他看到我饿得前胸贴后背(殊不知我是因为失恋了没有胃口),硬是把我带到欧洲人开的餐馆里吃饭。
等我坐在餐厅里以后,心情反而好了很多。哈立德看着我吃,他也忍不住了。我觉得有点好笑:“你到底是不是穆斯林啊?”
“是,也不是。”
我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我女朋友不信伊斯兰教,我父母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可是,我相信我是阿拉的孩子,他让我找到自己爱的人。”
我被强行喂了一把狗粮:“我不懂伊斯兰教的规矩。但是你为了真爱打破戒条,我觉得阿拉不会怪你的。”
来卡萨布兰卡旅游,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一定要去的。
整栋建筑于1993年落成,耗资6亿多美元。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可惜他们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我没抢到票。但是免费的区域就足够我大饱眼福了。
卡萨布兰卡举世闻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1942年上映的那部电影《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成为了好莱坞不朽的经典之作。电影里有的场景是在瑞克咖啡馆(Rick's Café)里拍摄的,这个地方其实是不存在的,当初为了拍电影而虚构了这么一个咖啡馆。
1997年一位美国女外交官凯西·克里格(Kathy Kriger)来到了摩洛哥,她本人是《卡萨布兰卡》的忠实观众,于是她出资开了一间真正的瑞克咖啡馆。许多影迷慕名前来,一边就餐,一边听着电影主题曲《时光流逝》(As Time Goes By)重温电影里的经典画面。
虽然我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我并不是它的铁粉。所以我只是在咖啡馆外拍了一张照片。
哈立德第二天带我去他家里玩,他的妈妈给我泡了一壶薄荷茶。因为语言不通,哈立德一直给我翻译,我认为他的妈妈是个非常热情且通情达理的人,不理解哈立德为什么说他的父母不喜欢他的女朋友。那天晚上我住在哈立德的家,我让他回他租的公寓去,他却执意留下来陪我。
隔天,他的女朋友因为他没有回去而大发雷霆。我尝试跟这个比我大七、八岁的姐姐解释,但是她的英语水平不太好,我又不会意大利语,更不会阿拉伯语,结果就是越描越黑。哈立德把我拉出门去。
我们沿着海边转悠,我说:“我没想到你女朋友会那么生气。对不起啊。”
“跟你没关系。她很早以前就不想让我接待沙发客了,尤其是不喜欢年轻的女孩子来找我玩。”
“正常的,换了我,我也不愿意。”
“可是,我很喜欢沙发客啊。跟他们在一起我很快乐。你说,我到底做错什么了?”
“你没错,她也没错。你们俩就应该好好沟通一下。”
哈立德似乎没有理解我的话,他不知道阿拉为什么交给他一份这么艰难的任务,要做一个好儿子,又要做一个好男朋友。而我也没办法做他的人生/爱情导师,我们俩苦闷地坐在一起。如今回忆那个画面竟然觉得有些好笑,真是少时不知愁滋味。
后来,哈立德跟他的意大利女朋友分手了。大概过了几年,他娶了一个美国女人,搬到了美国的俄亥俄州,他的英语比我初识他的时候好了很多,他在美国找了份工作,2022年拿到了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