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圣贤,大抵大家都能说出几位,如孔孟,老庄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圣人中,孔子的入室弟子应该算是最多的,达到三千多人,贤者七十二人,另一位圣贤叫王诩,即历史上一直很神秘的鬼谷子,他的入室弟子并不多,却多是叱咤风云的大牛,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最后一位圣贤叫李聃,算是中国圣人的鼻祖,人称老子,在他之前并无圣人,在他之后圣人辈出,他的徒弟传说只有鬼谷子一人,孔子也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勉强也算是弟子吧,只是老子对孔子的儒家理论并不感冒,圣人都是和而不同的,这也好理解。
从老子,鬼谷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成果来看,老子一生培养了鬼谷子和孔子两个圣人(孔子勉强算弟子),而鬼谷子培养了诸多治世能臣和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老子和鬼谷子搞的是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而孔子搞得算是普适教育,一生学生多如牛毛,那些被认为是他的最贤能的弟子,在那个时代也没有多大作为,孔子虽然没有培养出大贤,却建立了经久不衰的儒家学派,转世弟子孟子等人把儒家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三个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也是神话故事里传说的太上老君。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老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是在孔孟,庄子,韩非子等人之上的,可以说是他是中华古代文化第一人,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一部《道德经》涵盖天地万物,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已将老子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包含其中,折射出的是伟大智慧光芒,老子一生可能并无入室弟子(自己认的不算),但是他的思想深刻影响到了后世的诸子百家。因此,毋庸置疑,他是中国古代名师第一人。
强哥把古代排名第二的名师送给了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先生,他姓王名诩,春秋战国时期人。相传他是老子的学生。从生卒年份来看,老子要比他早七八十年,他不太可能是老子的入室弟子,或许是老子学派一脉相承的发扬光大者,如孔子之后有孟子,中间经历了怎样的传承过程就不为人知了。
据说鬼谷子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单从相貌来说,他算是圣贤里最丑的,也最神秘的,用现代话来说,此人相貌不佳,难登大雅之堂。相比之下,孔子只是脑袋顶上挖了个天坑而已,下雨天都不需要用盆接水了,孔子的相貌还是说的过去的,只要不看头顶抑或看不到头顶都还不至于吓到。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通天彻地,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孙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之所以将鬼谷子排在孔子之前,是因为鬼谷子一生都在从事精英教育,据史料记载,鬼谷子有五百弟子,其中最有名气的如: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商鞅、毛遂、范蠡、甘茂、乐毅、要离、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李牧、魏僚、吕不韦、李斯等一干记名与不记名弟子,按历史年份和记载来说,这些人当中入室弟子可能只有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人(从生卒年份来看),其它人都是鬼谷门中人。
比较一下孔子的学生和鬼谷子的学生,我们不难发现,鬼谷子的学生数量远不及孔子,但是质量确很高,鬼谷子的这帮学生,个个都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而孔子的学生,大家能记起来的不过子路这几个人,而这几个人并无大的作为,这可能也与他们各派的思想理念有关吧,战国时代儒家治国的方略并不时髦,相比之下,鬼谷一门的经世致用之学才是乱世的畅销品,儒家理论体系更适合于盛世。
排在第三的是孔圣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8年),鲁国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有过交流),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和马克思提到的共产主义如出一辙啊,严重怀疑马克思是抄袭孔子的思想,然后原封不动的还给了我们。
孔子一生,教导了三千多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有十位,更是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德行:颜回、闵损冉耕、冉雍,政事:冉求、仲由(字子路),言语:宰予、端木赐(字子贡),文学:卜商、言偃,孔子的学生,除了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其它人几乎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更不要说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结来说,论博学孔子可能排在老子之后数第二,甚至有可能已经超过老子,论当老师培养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孔子虽然兢兢业业,弟子众多,但鬼谷子的教学成果应该在他之上,而老子算是这两位圣贤的老师,排在第一毋庸置疑。
打个比方结束这个话题,老子一生培养了两个王,鬼谷子则手握四个二,孔子手里一把小牌,真要比一比谁赢,关键看谁先出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