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是一名国家级的理财规划师,也是一名财商导师,确切的说,我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行业爱上这个行业,更多的,是因为财商给我带来的冲击力实在是超乎想象,正因为如此,收获了一份事业的同时,也很荣幸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任,也有不少的客户会向我咨询一些关于财务方面的规划,给出建议的同时也会先帮客户梳理目前的整个状况,不仅是关于财务,很多时候,决定人最终的选择并不是当下的经济实力到底有多强,而是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
在接触了这么多案例以后,有一个强烈的感受:
真实的人生,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前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客户,55岁,年轻的时候在体制内,干了几年又想办法折腾出来和太太一起干私活,经历了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最后又想尽办法回到体制内,在体制内退休下来,现在拿着中规中矩的退休金,组织着同龄人走走看看,但怎么又会料想的到,意气风发的时候拒绝过那么多的理财人员的一个人,竟然会在退休以后主动找到我们来为他服务,而且是从最基础的财富规划开始做,不是说他这个时候不能做什么,而是在这个时间段的他应该是要有更高层次的财富管理需求了,如果依然从最底层开始,他就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去弥补他的时间成本!
所以对于他的起因很好奇,渐渐聊开以后才知道年轻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赚钱能力不质疑,对于风险也不在乎,那个时候追求的是温饱,温饱解决以后追求的是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好的生活以后追求的是下一代的生活也很好,可是年龄越大越发现曾经追求的东西越来越不能满足,也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突然有一天发现曾经的决定竟然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又想反过来去尝试曾经拒绝过的东西。
想起小时候学习的一个故事。苏格拉底让他的弟子去果园摘苹果,有一个规矩,大家必须摘下每个人认为最大最红的那一只苹果,不许走回头路。等到大家出了果园,苏格拉底问他们,结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不太满意。有人觉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的苹果最大,可自己却想着再走走看看,说不定后面会遇到更大的,结果错过了。有人刚进园便摘下了大苹果,可在后面却看到更大的,后面只能看着别的大苹果后悔。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在选择了一条路之后,仍然对另外一条路念念不忘。没有一种选择是完美的,我们所有的后悔,不过是对当下的不满足,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就算重来一次,生活仍旧遍地遗憾。
有天在朋友店里聚会,聊起这个话题,有人站出来立马反驳,我要是这个咨询的人,肯定要跳起来,你干嘛问他为什么,你应该赞同他,告诉他幸好你是今天找到我,而不是60岁甚至70岁才来找我,这个观点有错吗?不见得,但也要分事情,如果是很生活化很出世间的事情,你再怎么逃也逃不掉,要么你彻底脱离世俗,要么你就精神极度自由。只是很感叹,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要用更多的成本去完成本来就该去做的事情,关键是如果你曾经做了这样的决定你不后悔就算了,但你既拒绝了,也后悔了,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以前看过蔡康永说的一段话:
你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舒适区”就像煮死青蛙的“温水”。只有逼自己一把,大胆走出去,才能开拓眼界,见识不同的人和事,领略不同的美景。
所以,理财也好,选择事业也好,各种抉择都是一样的,出现的时候别一味拒绝,选择了以后就别后悔,不幸的是没有后悔药,幸运的是还能在一些事情上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弥补,但知道早晚都要做,还不如不早点做。
先做自己该做的事,然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该做的事早晚都要去做,早晚都要做的事,越早做做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