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是一种享受,沉静在音乐里不被打扰的时候,整个人是放松的,我们需要音乐来引发思考引起回忆。
听歌是一种发泄,歌手懂你的心,因为你的经历大致相同,他帮你把心中想说但是不能说的话用歌声的方式发泄出来,心情得到了释放。
听歌有学习价值,这个地方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承推进,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停顿断续用了什么技巧?为什么在这个地方的曲调会让我觉得好听?这句歌词写得好,作者是怎么能够想出这样好的歌词的?这样的歌曲值得放在课堂里面用来研讨。
除了已经知道的好处,还有其他的吗?我想是有的,听歌还能温暖人心,或者说应该没有比歌曲更能够最直达内心深处的语言了。
我们所能够想到世间的温暖,和得到温暖的方式,全部都在歌里面找得到。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每每听到这样的歌词,就好像旁边有一个人,愿意无私的保护你,抚慰你的伤口,赶走你的孤单。让你对现在正暂时处于困境的生活充满希望。
能够写出这样的歌词的人,相信他自己的内心也一定是温暖的,他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深感温暖宝贵。能够给人温暖,这样的价值不小于自己得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需要温暖。于是他们把有温度的文字写在了最好的载体-旋律里。
而在我看来,最感性具体,又柔丝细腻的词应该出现在民国时期,特别是出自民国时期的女作家。像张爱玲、陆小曼、杨绛、谢婉莹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她们写出来的诗,不拘泥于模式,随感而发,如诗如画让人陶醉。读她们诗里的每一个字都能引发很多的联想,每一个字都带着温度。她们的文字,好像都可以写在旋律里,都能成为经典“咏”流传。
现在的人曾经试图想要模仿她们的文字,但是往往只能形象里不像。虽然文字技巧华丽,笔杆基本功扎实,真正能够进入到内心的却很少。难得听到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却成为了随口引用的梗。
相比之下:“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我只听懂了点皮毛,就已经身在画卷。高下立见!
刚刚上面的短句,出自林微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现代诗也是今天要教的非洲鼓伴奏同名歌曲。现在是2019年12月,正处在初冬,寒气刚爬上长空。在雪味将至新年交替之际,希望你能提前感受到4月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