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新馆正式开放,成为全国第二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2019年2月8日清晨,我来到重庆的第一天,便和家人前往重庆北碚区金华路上的重庆自然博物馆——
这里位于风景秀丽的缙云山下,走进重庆自然博物馆,上下共有两层,展厅面积宽阔,设六个专题展厅:山水都市(重庆厅)、恐龙世界(恐龙厅)、动物星球(贝林厅)、地球奥秘(地球厅)、生命激流(进化厅)、生态家园(环境厅)。
1、重庆厅
重庆是一座山水交融的城市,地处我国南北、东西地理分界的交汇地带。半山半水之间,从远古到现代,在繁华的都市中,蕴含着大自然的秘密。
走进展厅,迎面便是巴氏大熊猫和东方剑齿象的化石模型。它们代表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我国在南方首先建立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东起苏、浙,西至川、云,北起湖北,南达广东,从更新世早期延续至更新世晚期(距今300万年至5万年)。
亿万年以来,强烈的地质运动,引起的海陆变迁与江河发育,造就了重庆奇特的山川地貌,并且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重庆人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尊崇自然、适应自然、自然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的标本。来自长江的鱼类标本,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种类丰富,气势恢宏。其中,有两条巨大的中华鲟标本,以及中华鲟从幼仔到长大的生长全过程标本,令人叹为观止。
在重庆境内,还有许多远古人类遗址,三峡地区是古人类演化的重要通道。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化石,距今大约201至204万年,为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里展出的一枚小小的巫猿人下颌骨残块,可算这里的“镇馆之宝”了!
2、恐龙厅
离开重庆厅,进入恐龙厅,瞬间来到“恐龙世界”。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发掘现场,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发现。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乃迄今为止亚洲发现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被誉为“亚洲第一龙”。
恐龙厅纵跨上、下两层,经过复原的巨大恐龙骨架,整齐地摆放在展厅的中央,成群结队,形态各异。在逼真的巨幅油画映衬之下,展厅仿佛变成一座“侏罗纪公园”,这些恐龙化石好像重新复活了一样。
这里是全国最齐全的“恐龙家族”集聚地,不同的恐龙骨架分散各处,给人一种神秘和紧张之感。一副副骨架,一个个脚印,一窝窝蛋巢,讲述着一段段“恐龙家族”的故事。在中生代,距今2.52亿年至6500万年,恐龙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王者!
这里不仅展示了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巢、脚印等化石标本,还复原了曾经的恐龙化石修复工作室。大家通过透明的玻璃,一窥过去的办公景象,了解老一辈科研人员如何修复恐龙化石,不得不对他们心生敬意。
3、贝林厅
从2011年开始,美国慈善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后向重庆自然博物馆捐赠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和非洲原始部落马赛人用品等300余件。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一层,专门设立了一座“贝林”厅,展示贝林先生捐赠的珍贵标本。 这里复原了野性的非洲大陆、深邃的亚洲雨林、孤独的南美澳洲等,各种动物标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地球厅以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重点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运动、内外动力等地质作用;进化厅以中国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为线,通过典型的时间、事件、标本等串联出生物演化的过程,揭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规律;环境厅通过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阐述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1930年,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北碚区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位于北碚区枇杷山正街74号,成为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1949年以后,这里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
1981年,这里正式更名为“重庆自然博物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随着新馆的建成开放,重庆自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的游客们,讲述这里的山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