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邻居家孩子,14岁,正上初中二年级。一天孩子爸爸和我谈起他来,非常苦恼。
我知道,这孩子算是很听话的,只是性格有点腼腆。他爸妈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管他。九岁时,他便能自己做饭,周六周日,经常一个人在家。上学更不用说,从二年级就开始一个人坐公交,没人接送。
到了初中,学校位置有点偏,他便自己骑车,风里雨里,独来独往。由于爸妈不在家,孩子放学后,经常一个人在街上随便吃点,回家洗漱睡觉,都已经成为常态了。
“孩子很好啊!独立性强,你们省了多少心思?”
“唉,是省心了。——可是也发愁啊!”邻居一副痛苦表情。
原来五一期间,邻居两口子难得休假,觉得陪孩子时间太少,想带他出去旅游,也算是补偿一下。
没想到孩子不同意。
两口子临出发前一天好说歹说,这孩子总算跟着走了。但到了旅游点,死活不下车。三天时间,孩子除了住宿,一个景点没进。
两口子本来是想带着他轻松一下,却闷了一肚子气回来。
到了暑假,看别的孩子上夏令营的,报补习班的,出去旅游的……这孩子每天闷在家里。除了他爸妈带着配了一副眼镜,又回老家呆过一星期,之后再没出去过。
“你说,他这样子,将来参加工作能行吗?不出门,不与人交往,还气人……”
邻居两口子说起来时咬牙切齿的,却又着实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现在才明白了:无奈。这就叫无奈。如果他是一件衣服,我早脱下来揉吧揉吧有多远给他扔多远了……”
“孩子不出门时在家干嘛?”
“写作业,看电视,打游戏。不过倒也挺自觉,基本没让我俩吼过。玩一会儿就去写作业,要么看些课外书。”“
“他在学校怎样,和同学们交往吗?”
“没具体问过。但听他老师说,好像不太活泼。经常来往的也就一两个。
所以这正是我担心的。现在的社会多现实,都是靠关系。这得从小就培养。
像他这样子,连个朋友都没有,将来怎么混得开?
你说他是不是有了孤僻症,要不要去看看医生?”
我对邻居的话不以为然,也明白了他的想法。
“如果就你说的这些的情况,我觉得很正常。可能是你俩出了点问题!”
邻居有点吃惊。
“他现在的表现,完全是一个孩子正常的表现。上学、做作业、玩儿……哪个孩子不都是这样子呢?
区别可能在于,他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用同样的玩法。比如旅游啊、外出活动啊。但这些跟个人成长环境有关系。
有的孩子从小跟着你父母东跑西逛,自然更适应外出,喜欢与人交往。但他呢?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现在,你们陪他的时间都了了无几。
他喜欢独处,习惯自行其事,也是顺理成章的。
你不能要求一个孩子能够像大人一样想的面面俱到,带着目的和这个交往,陪那个玩耍……这真的很不现实。说白了是自寻烦恼!
还有一点,你们看孩子学习怎样,能跟的上吗?”
“中等吧。第一学期在班里拿过第九名。后来分到了快班,也就是中等生。——反正我也没对他抱多大希望,报过一个英语辅导班,去了一周,不去了。我也没管他。”
“这方面你可以多关注下。
但至少有一点很明白,这孩子智商没问题!至于成绩好坏,得看他的努力。你可以侧面督促一下。现在的孩子一般自尊心强,又正处于青春期,容易有逆反心理。”
——这是四年前的事。
02
初三中招,这孩子成绩一般,他报考的市重点高中没考上,只能上普通高中。邻居说,他本人很意外也很郁闷,强烈要求不去那所普通高中。
后来拖着朋友关系去了县区一所高中,也是小有名气的省级示范学校。
那是所住宿制半封闭学校,学校坐落在城区郊外,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每天的时间统一精确到分钟。
这时邻居更管不成孩子了。
第一年两周回一次,第二年三周或四周回一次,第三年直接一个月回一次。邻居只能按学校通知时间,接接送送,算是多少弥补了一下心里亏欠。
高考前一个月,孩子带够一个月的伙食费,直到6月8日下午考试结束,邻居去接他回家。
成绩出来前我问过邻居,孩子考的怎样?
邻居说不知道。“估计不咋的。他回来后还是那样子,天天闷在家里”。
有一天见到这孩子,竟然长成了一米八的高个儿子。他正带妹妹去舞蹈班。
我问他,“高考考得咋样?”
他腼腆地一笑说:“还行吧!”然后便说了声“再见叔叔“”,带妹妹赶公交车去了。
高考成绩公布后,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邻居电话。邻居显得很兴奋。
“没想到没想到——我儿子成绩出来了。你猜多少?”
还没等我回答,他先兴奋地报了出来,“632分!上个好大学没跑了……”
这个成绩确实很好。在全省九十万考生中大约5000名,走个985的学校一点问题没有。
过了一段又见到邻居,他嘿嘿笑着说:“好多人都说我教子有方,向我取经。我都不好意思跟他们说!我哪有啥方法,纯粹是无可奈何给他送到县区,后来算误打误撞,送对学校了。”
“你确实方法对路了!——你没有给他报这班那班,也没有过分的要求束缚他,一直让他独立做决定,恰恰成全了他。
这使他早早的便独立起来,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努力做自己该做的。
正因为这点,这使他看起来似乎与众不同。”
“是啊!——我儿子好像是从小跟其他孩子都不一样!”邻居若有所思。
“现在看他状态咋样?”
“稍微好点。我让他负责他妹妹,逼着他多出去。有点变化……”邻居狡獬地笑着。
“聪明!——通过环境慢慢改变他,让他逐渐适应外部,适应与人交往,关注更多的事,会越来越好的。”
邻居高兴地哈哈大笑。
03
老家的一个侄女。高中毕业后去国外留学。一年后暑假回来,突然性情大变。一闲下来时,给他老爸捏背按摩,陪她老妈买东西逛街,还主动承担起大部分家务。
哥嫂两人感动地直抹眼泪。
两口子就一个女儿,从小当宝贝疙瘩一样。
两岁开始学跳舞,三岁学钢琴,同时还报了绘画班、演讲班、文化课补习班……
假期时还带着东南西北跑,几乎把全国所有知名景点看了个遍。
用她们的话说,自己小时候啥也没学过没见过,要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四年级前,孩子一切正常,确实很争气。学习好,有特长,还通过这班那班的认识了一大堆朋友。她爸妈引以为豪,觉得一番辛苦没白费。
五年级时,学习任务加重,但这孩子各种课外班兴趣班一直坚持。
六年级时,开始出现了变化。成绩下降明显,还总觉得累,对这班那班的兴趣大减。
但两口子感觉:只是孩子一时的情绪。学了这么多年,怎能半途而废呢?
于是开始加强管教,天天轮流陪学。学校一下课赶紧拉着去钢琴班,周六文化课,周日舞蹈、绘画……
然而情况越来越糟糕。孩子开始抵触,爸妈陪着上课时,也去了,也学了,就是没长进。文化课成绩也逐渐变得平平。
到了初中,孩子性格彻底大“解放”,兴趣班干脆不上了,倒是“课外”活动兴趣大增。她认识的朋友也多,一有空就出去,看电影,K歌,生日聚会……两口子吵、骂,就差动手了。孩子则干脆就不和她们交流……
高中时,两口子基本放弃,提起她就是一种无奈加憋屈。高中毕业,国内的学校好的去不了,一般的不想去。反正都是花钱,一狠心,把她送国外去了,图个眼不见心不烦,也有仁至义尽的意思……
没想到才刚过一年,回来后孩子完全变了个人!
她妈激动地逢人就夸……
其实,这孩子只不过是完全常的“回归”,与同龄人相比,并没有哪些特殊的改变。
我问过侄女,为什么回来后截然不同?
孩子说:“叔叔,你知道孤独的滋味吗?——到国外后,我突然感觉到了孤独。
诺大的校园,没有朋友,没有依靠,我必须独立面对。每天上课也好,外出也好,我都只能是一个人,连个打招呼的人都没有……
那时我清醒地意识到,我得长大了。
我经常不得不一个人思考,思考学习,生活,家庭,社会,将来……想过很多很多。想起以前种种过往,我觉得非常的荒唐可笑……”
原来如此!
05
其实本该是这样——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独特的。面对孩子,家长们最容易把“别人家”的挂在嘴边,觉得自己的这点不好,那点不如意。有时更荒唐,完全以成人的视觉要求孩子:有礼貌、学习好、懂社交、情商高……
你这样要求的时候,想过自己原来的样子吗?自己都做不到,何必要强加给孩子呢?
而且这几乎是天才的标准!——这世上又有几个天才呢?一对平庸的父母,却无端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吗?
——恐怕很难!
面对孩子,需要做的是发现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习惯,营造力所能及的环境。这其实不难。
说白了,扶养他们,给他们学习机会,引导他们学会独立和对自我负责。——足以!
不要总幻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天才。最靠谱的目标:要比你强!至于强一倍两倍,还是若干倍?——无关紧要。能比你强,你,已经是合格的父母。
一对天才的父母,也未必一定能培养出天才的孩子!何况你我庸碌凡人,能培养出天才的概率,有多大呢?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比这个比那个,那不可能一样!
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和你小时候一样,学习比不上同桌,教养比不上邻座,相貌比不上班花,社交比不上班长......
仅此而已!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只能也必须独立面对一切。这是他们走向成熟的必须一步:学会孤独!
只是表现的有当有一天早有晚。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会了独处,学会了不跟风,学会了不盲从……
恭喜你!很可能
那是他的独立意识在觉醒。很可能,从这一刻起,他,将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