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原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包牺氏指的就是伏羲,其实古代的伏就是包,也是庖,都读作páo。伏羲治理天下时,仰观天上星辰;俯察山川大地;观察鸟羽兽皮的纹理,与自然条件的相互关联。近取象于身体周边的事物,远取象于浩瀚宇宙的远端,于是演化出八卦来通达神明的造化之德,类比世间万物的变化。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罔同现代汉字的网,罟读gǔ,也是网的意思,佃读tián,打猎的意思。结绳为网,捕鱼打猎,取自于离卦里两目相承的象征。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斲读zhuó,指砍、削的意思;耜读sì,耒读lěi,都是古代的农具;耨读nòu,锄草,耕作的意思。
伏羲故去,神农氏兴起。砍伐木材制成木犁,弯曲枝干制成木柄,利用工具的便利,将耕种之道推广至天下,民众才能丰衣足食。这取自于上下皆木的益卦。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简单翻译下:把中午设定为集市的时间,招呼天下的人民,汇聚各自的货品,彼此交换流通,各取所需。这取自于上明下动的噬嗑卦。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简单翻译下:神农氏故去后,黄帝、尧帝、舜帝相继兴起。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教化人民的思想态度,使百姓顺应变化,更适宜的生活。
易之道就是这样: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采取相应的变化调整;调整适应后才能通达;通达顺畅才能长久,就像爻辞说的:“得到苍天的佑助,吉祥而没有不利之处”。黄帝、尧、舜都是以道治天下,无为而无不为。这都是取自于乾坤两卦。
刳(kū,剖开)木为舟,剡(yǎn,削)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刳读kū,剖开的意思;剡读yǎn,是削的意思。凿木为船,削木做楫,利用船楫的便利,可以渡越河川,畅通无阻,可以远航行到很远的地方,为天下民众带来便利。这是取自于涣卦。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简单翻译下:驯服牛马,背负重物,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为天下民众带来便利。这是取自于随卦。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柝读tuò,是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设置厚重的门作为防御,安排巡逻者敲击柝木来巡视警示,以此作为来防御暴徒入侵。这是取自于豫卦。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杵读chǔ,是舂米的棒槌;臼读jiù,是舂米的器具。砍断树木做成杵,在地面挖掘出凹槽当作臼,利用杵臼将稻米的壳去掉,百姓可以吃上细粮。这是取自于小过卦。
弦木为弧(hú,木弓),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弧的hú,指木制的弓。把软木条弯成弧形木弓,将木头削尖做成利箭,利用弓箭的威力,威慑天下,这是取自于睽卦。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简单翻译下:上古的人生活在荒野洞穴中,后世的人兴建宫室,代替原本的住宅,使百姓更好得以防风避雨。这是取自于大壮卦。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简单翻译下:古代的丧葬,用木材厚厚地包裹起来,葬在荒野之中,不封坟墓不立墓碑,守丧的期限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存放尸体,设置丧葬礼俗,这是取自于大过卦。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简单翻译下:上古人们通过结绳来记事,后世的圣人发明了文字,建立治理规则,通过文字来治理社会事务,百姓使用文字来记录省察。这是取自于夬卦的。
【心得体会】
本章通过上古神话、历史变迁,讲述了文明兴起,社会发展过程中,易经八卦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从诸多的卦象中,学会结网打猎、制作农具、驯服牛马、建设房屋、制造弓箭、发明文字以及文明礼仪等等,足可见易经八卦对人类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本章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了一系列文明进程,为易经卦象的产生探明缘由,也为后世历史记载,解析易经做了表率,更为后世学者理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开启了卦象解析的先河。
系辞里本章和接下来的第三章,都是描述了易经中的观象制器之用,以便后世学者正确地理解易经,应用易经。南宋大儒朱熹也提到:“此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
喜欢易经的朋友,可以关注易经连载专题,共同探讨易经的奥妙支出。同时欢迎来到简书的新老朋友,通过这个蓝色链接成为会员,一起读书、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