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了一些关于《生命之书》的东西,如释重负后,按计划将书读完,写下这篇,算是给关心我的朋友们一个交待。
平日里,该上班就上班,该玩就玩,想学什么就集中精神学什么,只是睡觉这件事实在是不能集中精神去做。睡觉前,似乎所有的都已正常,之前的一切似乎都归于平淡,但往往就在睡下之后,过往的一幕幕不断的涌现在脑海中,心里也就无法控制,烈火焚烧起来了。长此下去,我肯定不能控制自己,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最少有一方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其实这些都不足惜,但如此一来,最受伤害的,是我最在乎的人了。
所幸的是,但凡能让我的大脑有一会喘息的机会,理性就会告诉自己,要控制住不好的情绪。也就是在这时,朋友推荐了克里希那姆提(以下简称克氏)的《生命之书》。想来读读书,总是好的,恰如梁文道在《我读》中说的: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书的一开始有这么一段话: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虽然自己不曾安静的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但是听了十多年的音乐,倒是慢慢的会听那些细微的声响。因为不懂音乐,所以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的和注意力去辨别乐曲中间的复调和乐器。看了这段话,就隐隐觉得,要扑灭心中的烈火,只有去听那些细微的声响,在无声无息中将火熄灭,而不是直接用一盆水泼过去。不一样的火,自然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去灭了。
路都是自己走的,看看自己的现状,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从某些角度讲:书真是白读了。“真理纯属个人了悟”,而无法习得,这倒是可以回答,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处在没有任何理由的热情里,就能解除所有的执着,但热情一有了原因,执着就会产生,而执着是痛苦的开始”。我们无法解除所有的执着,更是往往执着与自己的是和他人的非,也许这两者之间,仅有一张薄纸,但心里的力气早被自己耗费已尽。心中太多执念,要一个个放下。只是这放下的过程中,许多的障碍让我们变成了睁眼瞎,身处重重业障中,一直都是无明的心智。
究竟是安静的看着书,还是看着书之后我安静了下来,早已分不清楚,但确实放下执念,听那些更细微的声音,仅仅是听着,听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朦胧中觉得在一次次的摆脱时间感之后,一切归于寂静。在寂静中,用一个二十一克的生命俯视自己,旁观自己的一切对与错。
如今,看着那些过往,心中不再起波澜,也许这仅仅是错觉,也许只是暂时的,但这又有何妨。我自会选择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不断的走下去,即使自己终究无法释怀,但若是能在这路上看到别人的大象无形、大道无垠,也是三生有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