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与谁路遇与谁接踵,与谁相亲与谁反目,皆是命定,挣扎不出。”
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纷扰,会遇见不同的事,爱上不同的人。
女人们的一生何其短暂,在人生岔路口中,总会犹豫不决着选择,总会按耐不住着好奇,更是会遇见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女人们不知道真正的出路口在哪里,不知道那个人、那场婚姻究竟是否正确,究竟是否等着自己。
所以,遇见,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词汇,是关系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点。
国际联盟的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这一天演讲,徐志摩做主席,林长民演讲,以后,林长民与徐志摩便成为莫逆之交。林徽因则是在徐志摩初次与英国作家狄更生的会见中认识徐志摩的。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第一次见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这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说法。
林徽因《忆志摩》文中说,她初次遇见徐志摩,是在他初次认识狄更生先生的那次会见中。
而后便是1920年的秋,林长民与徐志摩情谊颇深,屡屡拜访林家。
林徽因也就一次又一次遇见了带着眼镜出现在她们父女面前的徐志摩,她把他当做是父亲的朋友,还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叔叔……”
可那年,徐志摩23岁,他已与张幼仪结婚,是两岁孩子的父亲。
但这丝毫抵挡不住爱情来得轰轰烈烈,它会冲击着荷尔蒙和巴多胺,让人欲罢不能,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倾心,他看见眼前这个像是被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心里荡漾起久久的爱恋。
于是,从那一刻起,这个穿着白衣,容貌秀丽的女子便成为了徐志摩心里永恒的追求,梦想的寄托。我们再细细想来,一个是留学三年的青年男子,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他们的爱情在相遇后波澜不平静。
之后,林徽因又在风景如画的伦敦康桥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诗人徐志摩,两人一同出游,互相产生了情愫,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相遇和相恋,在多年后她与沈从文写信的时候,提到她在英国过得灰蒙蒙的日子是这么说的: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不断的落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
于是,在林徽因寂寞无助想追求一点浪漫邂逅的时候,徐志摩出现了,好像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了她一样,她奋不顾身地爱了: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
画面在此戛然而止,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遇上了风度翩翩又浪漫主义的徐志摩,爱情的火花一定四溅吧?所以当林徽因因病原因在北京西山养病的那段时间,徐志摩经常去看望她,久而久之他们的关系越过了雷池,不过,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到了哪一步,恐怕至今都是一个谜团。
我相信林徽因是有感觉的,我也相信徐志摩肯定给林徽因带来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如果不是,那么他也不会为了得到林徽因的允诺,硬逼着怀了孕的发妻张幼仪离婚,并且在报上刊登离婚通告,成了中国离婚第一人。
在当年统治社会还存在着“结婚就要过一辈子”的想法看来,徐志摩如此高调地离婚,自然是证明给林徽因看他自己的决心,他一定告诉林徽因,你看,为了你,发妻孩子我都不要了。徐志摩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促使她下决心走进他的生活,可惜最后他们情深缘浅,没有发展下去。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知道,陪她度过未来的人,一定不会是徐志摩。
她向往建筑,她喜欢的也只有建筑。而这些,只有梁思成可以给她,她追求的价值并不是一介贫寒的诗人所能给得了的。
于是林徽因找到了梁思成,她的夫君,她的灵魂伴侣。因为当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的时候,附加条件就是建筑。因为建筑让她信赖,梁思成也让她信赖,她需要生活里值得信赖的东西或者人来支撑她打造新的高度。
有些人遇见相爱便传奇一生,有些人遇见落败便萧条一世,人生中的遇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这些遇见统统可以编出一系列有趣的爱情故事。
比如你前一秒被公司辞退,你心情萎靡想去咖啡店坐会缓解压抑心情,后一秒天有不测风云下起了大暴雨,你遇见了一个淋得浑身湿透的人湿哒哒地想进咖啡店躲雨,可店员们都嫌弃他浑身湿透是否弄脏了咖啡店的地板,于是你“美女救英雄”提出这是自己的朋友,让他能在落魄狼狈之际,舒缓心情坐在一起……
这就是遇见,那么之后便是同病相怜的预见了吧。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大家都叫她葛老大,她虽然是个女生,但一点儿都不唯唯诺诺。其实我俩年龄也都不大,25岁的花样年华,可家里人总催着她去遇见男生,让她谈恋爱,让她尽快步入教堂结婚生子,好像是一个任务一样。
上次葛老大一脸颓丧表情向我抱怨,说她相亲遇见的第一个男人,就是个矮冬瓜。葛老大是个个子168的豪爽妹子,站在同样是168前来相亲的男人旁边,瞬时差距显露,用葛老大的话来说,第一次遇见,身高,就是个糟糕的回忆。
并不单单是葛老大,我相信,我们周边一定存在很多对遇见男神抱有着很高期许,但实际只是转角“美女遇见了野兽”。女人们总希望自己在心仪对象第一次遇见的时候就能火花四起,可是绝大部分的剧情发展可不是这样。
可不管是怎样的遇见,也不管遇见后会带来什么样的邂逅,女人们总是期待遇见的,因为伴随遇见的都会是美妙绝伦的色彩,还有无数缤纷的神秘,女人们都为了能遇见自己的最爱而努力生活着,于是人生就这样华丽上演了。
那么,就林徽因的这一生看,她的理智选择或许是最完美的结局,她把自己托付给了事业一样的男人,而陆小曼,这辈子却爱得轰轰烈烈,不枉此生。
陆小曼是怎么遇见徐志摩的呢?有各种说法,但他们的认识肯定是一种天意。正如张爱玲所解释的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
王赓、徐志摩、胡适都是留美派,都是梁启超的弟子,又都是北京社交界的年轻俊杰,于是徐志摩便成为了王家的常客。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周一至周六只能工作,绝不娱乐,他的行为按部就班,丝毫不管不顾家里的美人,还时常要徐志摩陪伴陆小曼,久而久之,王赓的婚姻出现了危机。
陆小曼美丽的容貌,婀娜多姿的身材,活泼快乐的性格让这江南才子的徐志摩动了真情,陪伴陪伴着,他们的爱情火花迸发了。
一次徐志摩描述了他为陆小曼做的动情的事,是这样说的:“今晚在真光,我问你记否去年第一次在剧院觉得你发鬈擦着我的脸……”
而在徐志摩诗作《春的投生》里也记述了他的感受:“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我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吞咽你的连珠的笑;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我的呼吸投射到你的身上,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光焰?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和着鸟雀们的热情的回荡,都在手携着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
其实陆小曼和徐志摩的遇见只不过为了找寻内心孤独的慰藉,他们互相需要,为彼此取暖,所以遇见带来的不仅是渴望的爱,还是同病相怜的苦。
后来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知心的伴侣。”
空虚寂寞的两颗心灵彼此紧紧地纠缠,在遇见的第一面就开始氤氲着暧昧的气息,他们都是对艺术非常敏感的人,他们时而会想象在一起的美好场景,他们翩翩起舞,将美妙的音乐伴随在美丽的舞池里用他们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踏出,他们将对彼此的宽慰与关心注入进了彼此的浓浓眼神中……
他们会一起外出欣赏美景,春天西山满山遍野的杏花让他们砰然心动,让他们互相陶醉,他们分享着眼前的美景和各自的感受,觉得如果他们在一起了,一定是全世界最美好的事情。
他们还会一起唱戏义演,喝酒聊天,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在一起,能对彼此袒露胸襟,说出自己最隐秘的痛苦和喜悦……
这两个内心极端孤独痛苦的人,从遇见开始,便发现了对方的心地单纯,极其美好,于是这样天长日久的互相慰籍,激发了这对男女强烈的爱情渴望,他们发现最初的这种关怀慢慢变成了无法离开。
是啊,我想,陆小曼从遇见徐志摩开始,就发现自己离不开对方了吧。爱情是如此甜蜜美妙,爱情使他们快乐无忧,在徐志摩的吟诗诵读中,她发现了生活的乐趣,他们彼此互相珍惜,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同类、同伴,需要安慰、快乐。
哪个女人何尝不是呢?
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女人,也无论是哪个类型的女人,她们总是希望遇见一个呵护体贴爱她们的男人,然后希望这个男人全心全意对她们好。她们需要这样的灵魂伴侣,在她们失落的时候给一个肩膀,在她们乏味的时候陪她们玩耍。
于是我们便可以大胆地说,若是没了遇见,一切的爱恨情仇都不会出现。
遇见,便是花开,缘分也就此注定。
可是,当真这遇见如此顺利,如此坦荡吗?千千万万人中,我们没有擦肩,我们没有回首,我们迎面遇见,这样的概率有多少?
曾经有一个统计数据,如果遇到仅指相遇,以每天能碰到1000个以前从未相遇的人计算,当你80岁的时候,你累计会遇到2920万个不同的人。地球上现在60亿人口,因此你遇到他们每一个人的机率约为千分之五。这个概率大约等同于抽中了总额为600万的福利彩票的四等奖。
可是,我们会每天遇见1000个陌生人吗,我们能活到80岁吗?
何止是这样,若是你当时的状态没有足够准备充足,负能量爆棚,你还会在乎这一点点可怜概率里的遇见吗?不会,你更想着,如何解决你现在手上的烦恼事,你更会安慰自己,这次错过了,还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遇见,其实需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当我们告诉自己,我已经准备好接受谈恋爱,我已经准备好要结婚或者迎来婚姻里的新生命的时刻,我才会将它作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会重视起来,我会积极面对,甚至我还可以带动我的家人一起投入进这个“事业”里。
所以寻找适合的爱情伴侣,不光光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准备好迎接遇见,也意味着我们在情感道路上必须勇敢地找寻爱情,追随爱情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伤害,这样我们才会懂得如何爱人,如何被爱。
有些人的爱是一种当时的情绪,错把这种爱当成了永恒,是自己的幼稚。
刹那的真情不是假的,而爱情是永恒而不是刹那。
我有一个真实的案例,闺蜜有个初恋男友,对方对他特别好,体贴关怀甚至拥她为上帝,她所有的要求他都答应,他甚至爱的茫无目的,初恋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于是渐渐地,天平产生偏差,爱所有的重量都压倒在了女孩的头上,女孩觉得当头棒喝,男孩对她太好了,好的有些失去了他自己。女孩决定提出分手,他们不适合再在一起。
多年过后的一个晚上,男孩发短信给女孩,他告诉她,他明天结婚,新娘不是她,但他不会再对任何人有当时他对她这么的付出,这么的不求回报了。即便现在和他步入结婚礼堂的人也是他深爱的人,这就是心酸的初恋。
不是都说吗,初恋是刻骨铭心的,是痛苦的。女孩很痛苦,她哭得撕心裂肺,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连句话都说不完整,她支支吾吾地告诉我,她其实不想看他幸福,因为她还爱他。
她告诉我说,以后再不会有人像男孩一样对她全心全意不求回报,不会在她生病感冒的时候给她熬药煎汤,也不会凌晨两三点跑上几条街给她买卫生棉救急,更加不会由着她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拉住她对她说别摔东西了,摔东西要赔钱,但你可以打我,打我还能公费医疗。
以前种种他们在一起的情节都不见了。男孩结婚了。
女孩哭得梨花带雨,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当初一句任性的“我们分手吧”断送了他们的爱情。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爱的不够深,只是他们没有这样的缘分。
可能前世他们相濡以沫过,所以今生他们必定无法在一起。
自然,林徽因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曲折而又坎坷,可能缘分注定,林徽因无法和徐志摩在一起,也可能命中注定了徐志摩和陆小曼最后的爱情结局,这些都缘起于缘。
爱的前提全都是缘分,如果没有缘分我们就不可能相遇,不可能相识相恋,更不可能到达最后的相爱。
我的闺蜜是一家心理咨询室的情感咨询师,每天她面对的就是一些找不到情感出口,憋屈在自己世界里找不到解脱的大龄女青年,当然,这里不乏会找到一些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但在感情上一塌糊涂的“女强人”。
小许就是其中之一。她今年31岁,入职一家前500强企业的公司,工资待遇颇高,可是总是在相亲路上“甘拜下风”。她一年里相亲了四十多个男生,却没有一个能与她擦出爱情的火花,直到她误打误撞,将一份文件送错给了她的隔壁邻居,于是爱情的火花就此碰擦,他们开始了时不时的电话联络,感情开始胶合,久而久之觉得对方值得自己深入交流,于是慢慢坠入情网,直至步入婚姻。
我想,小许做梦都没想到,她的另一半,竟然会是和她一起生活了有五六年的隔壁邻居。是啊,爱情便是一种无法置信的遇见。
而这份遇见,不能预见也无法制造,遇见是爱情的起始点。只有当两个人气息相对,有共同语言,并且有着恰如其分的时间点,才能对上,成为朋友,成为恋人,成为彼此相互扶持相依相偎共老的人。
所以我们人生中存在着的辉煌和转折,都仅仅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期而遇的某个人,某件事所引发的,遇见,是人生路上的开始,也是爱情的起点。
它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
林徽因和陆小曼,她们有着令别人都羡慕,以至于多年后还有后人歌颂着她们津津有味的爱情故事,那是因为她们在人生这条路上追求爱,追求自我的幸福。这是值得歌颂的,只是值得我们去赞扬的。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她有着明确的理想与追求,甚至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树立了目标,并且用一生的时间来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她从没有因受到诱惑而中止,也没有因战争等原因而中断。
而陆小曼也是一样,为爱追求着,她过够了女人被自己的男人扔在家中,不沟通不理解,像一个花瓶一样的作为摆设的生活。
她过够了自己的丈夫是一介武夫,不懂得自己的心理,不懂得投其所好。她曾向王赓诉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多么无聊,多么难受,不出去玩又能做什么,怎样打发时间,她抱怨,她压抑,活在这样的婚姻中她觉得快要不认识自己了。
于是当多情的诗人在她的耳边吹荡起爱情的风,读懂了她内心苦闷而复杂的心灵的时候,一颗不安于此的灵魂便想冲破世俗的眼睛,找寻自己的真爱。
于是,一个江南女子,一个多情诗人,终于走向了一起。
陆小曼甚至还在《爱眉小札》序(二)中写道:
在我们(她与志摩)见面的时候,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
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娇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
从陆小曼的话里,我们看到了她的委曲求全,她不自由,她活得不开心。她认为自己的生活是虚假的,是自欺欺人的,她受够了统治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她需要发自内心需求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真”。
所以,其实不论林徽因是否真爱徐志摩,也不论陆小曼是否真的是为了突破自己俗世眼光的家庭而与徐志摩在一起的,不论结局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看见的是在当时统治阶级的年代,新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的热忱,她们敢于寻找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和憧憬,她们至少和自己深爱的人在一起了。
她们已打开心扉,遇见爱情,向往爱情,她们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德国的一个作家尼娜•拉里什——海德尔,她是德国最著名的自我认知疗法启蒙大师,当代欧美最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学家,她曾写过一本书《找到你的灵魂伴侣》,我看后颇有感触。
什么是灵魂伴侣?广义来说,宇宙中每个人都是你的灵魂伴侣。
在我们这一生中遇到的灵魂伴侣也不尽然是你的恋人或配偶。有些伟大的灵魂为了成长的目的,会让我们觉得彼此很相契,感觉像同一体。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跟父母、兄弟姐妹特别投缘,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也就是说,这许多个体都来自同一个灵魂星团,我们也称之为同类灵魂。
说穿了,寻找灵魂伴侣,就是找寻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
找不到自己,哪里找得到灵魂伴侣?
找到自己,接受自己,并爱自己,才能吸引到那个宛如自己投射的人来到身边。
如果不认识自己,你如何在现世里将那个另一个自己从芸芸众生里辨识出来?
爱是从心里来的,不自爱者,没有爱。
所谓爱,不是控制、利用、占有、逼迫、依赖、顺从,而是平等地对待世界里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存在,包括自己。
所以我们在人生的四岔路口,若选择遇见,千万不要觉得那是幸运,是上帝的安排,于是怪上天,怪父母,从不从自身找原因。
不可否认,遇见是需要运气。
但当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当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爱情降临的时候,这样爱情降临的几率便会大了不是吗。
最重要的是遇见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本我”,在人生四岔路口,不仅仅要坦诚对待遇见,还要时时刻刻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将遇见不变成泡沫般的臆想。
以上,选自眷尔新书《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
胡适誉林徽因为“中国一代才女”,评价陆小曼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同为民国时期颇负盛名的女子,林徽因和陆小曼各有各的美,她们性格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活出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人生。
本书以林徽因和陆小曼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从她们的出身、爱情、才华、事业等方面入手 ,对比讲述她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事业观,用她们的故事告诉所有女性朋友:女人如何做对爱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