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商道之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这一篇,同样是老子对于治理方式,尤其是利益分配模式的深入思考。而这一点,对很多公司来说,近乎死穴。
一个组织,一家企业,如果处在高速成长期,业绩噌噌往上涨,钞票哗哗往里进,大家跟打了鸡血似的,这时候是齐心的时候,貌似企业文化也是一团和气积极向上。可一旦进入稳定期、停滞期,或者真把蛋糕做到一定规模了,问题就来了。
宋太祖赵匡胤成功走过创业期,发现了分蛋糕的风险,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了潜在的利益冲突,但是导致核心圈无人可用,弟弟赵光义无人制衡一家独大,最终上演烛影斧声。朱元璋怕功臣不听招呼,皇太孙朱允炆镇不住场子,直接是大开杀戒。好了,等企业遇到新的挑战时,连个靠谱的干部都找不着,朱棣篡位成功。
那么有些更混蛋点的,还没等狡兔死就走狗烹了。比方说安史之乱,唐肃宗靠武力强行接了唐玄宗的班,平叛战争还打着呢,就担心郭子仪、李光弼功高难赏,开始出幺蛾子了,又是派监军掣肘,又是胡乱调度,最终导致整个战局崩溃,江山几乎倾覆,最终老爹被气死,自己被吓死。也就是李唐命硬,最终是侥幸撑过去了。
这三个例子说明,利益分配模式的后效如何,责任全在领导人头上。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说的这段话,本意是反映春秋列国混战之下民众的悲苦和成因,核心就是三点就是诸侯穷兵黩武、物欲横流、统治严苛,使得民众被严厉盘剥,负担沉重,战损累累,以至于生不如死。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到了征战更加酷烈的战国,以及之后历史上的大分裂时代,民众的苦痛更是何等的罄竹难书。
再说回来,这段话虽然是老子对春秋政治现实的声讨,但何尝不能用于反思当下企业领导人的管理现状。比如,企业是否以所谓“加强管理”或“培育狼性”为名,对员工逼迫过甚?企业领导人是否因其过于旺盛的企图心而一门心思拉抬业绩指标,而导致部属超出了体能和心理承受极限?企业领导人在设计利益分配机制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企业在转型期或者鼎盛期,对于老部属老员工,又是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所以,老子强调,“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作为领导人,与其偶尔摆姿势当影帝,或者天天喊口号厚待员工,不如实实在在地尊重员工的既有权益,不要凭着自己的喜好瞎折腾,让大伙儿多过几天安生日子,大家就很满足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