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21天“不抱怨”活动?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阶段一:无意识的无能(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
我想大家都有过“祸不单行”的感慨吧,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情。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并非是你的运气差。
你可以抬头看看周围那些笑不出来的人,其实他们抱怨的事也并没有糟到可以理直气壮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但抱怨就是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现的预设反应。当习惯成自然的抱怨脱口而出时,我们只认为那仅仅是客观描述而已。不管怎样,我们就是会抱怨。
书中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察觉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不敢做的事。小时候,每当我有感冒或其它疾病的症状时,就会装腔作势,这样就可以不用上学,呆在家里看电视,吃到自己喜欢的零食,享受父母额外的照顾。奇怪的是,我常常在抱怨身体不舒服之后,也发现自己病得更重了。以前我认为这就是“偷懒的报应”。
根据医生的统计,有三分之二的疾病都是源自于心理状态。心理和身体是互为关联的,心理相信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而烙下印记,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
当你发出抱怨时,请记得你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获得暂时心里安慰的代价是面对更多需要抱怨的事情,这真的不值。
阶段二:有意识的无能(你会很不舒服地意识到,自己有多常抱怨)
在这一阶段,比意识到自己抱怨更加深刻的是意识到周围人的抱怨,甚至会觉得是周围的怨声载道影响了你的情绪。而事实却是,我们都会去接近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走避和自己互异的人。我们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动频率不同的能量,是无法协调交融的。觉得别人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觉得别人的抱怨影响了你,可你的反应也影响着周遭的人。
在没换宿舍之前,我和宿舍其他同学的经期几乎是在每个月的同一时间段。只是因为我们住在一起,生理上便有曳引的现象。当我大二换了宿舍之后,经期很快地就转而与新室友契合。人类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会调整成和周遭相同的模式。
曳引就像地心引力,随时都在运行。当你呆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更多了;当你向积极的方向改变自己的言行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周围的抱怨更少了。我们一直寻求的改变从来无需“外求”,它原本就发生于内在。
有一种情况,我们并不把它当成抱怨,但它却比抱怨更能招致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在赛珍珠的杰作《大地》里,主人公王龙是一个农夫,他最大的渴望就是生一个儿子。但他的妻子产下儿子后,夫妻俩带着新生儿过街,还把儿子盖起来,不让众神看见。他们说:“只是普通的丫头,不是男孩儿。”他们害怕众神会带走儿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有这样的好运,可以生个儿子。
因为我们看轻自己、缺乏安全感,加上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灌输这样的思想:“好景不长在”。于是担心自己如果说起一切进展顺利,最后可能就会变得很糟糕。其实,相反的状况才是事实——恐惧的字眼和言语,才会招致我们不想要的东西。
阶段三:有意识的有能(你现在说话十分谨慎,总是在话还没说出口之前,就过滤掉那些抱怨的字眼)
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应仅仅满足止于抱怨,而要致力于更光明的愿景。关于这样的转变,约翰.肯尼迪做了最好的总结:“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状况,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马丁.路德.金并没有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说:“我们遭受这样的待遇是不是很惨?”他没有。他发表的演说撼动全美国人的灵魂,即使相隔近半世纪听来,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并没有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是超越了问题本身,建立更宏观的格局,发出这样的宣示:“我有一个梦想!”他在我们心中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那是个没有种族歧视的世界。他曾经“到达那山巅”,而他铿锵有力、激励人心的话语,也带着我们和他一起攻顶。
我们必须承认,每一项伟大的事件都是起源于抱怨,但如果只停留在不满的阶段,就永远无法前进。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存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
这种着眼于事物光明面的想法,不仅会带给自身美好的愿景,当我们对他人做出欣赏的回应时,也能激励他们表现得更加优越。而当我们贬低他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往后依旧故我。
我们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射,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也源自于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你对别人不可能比对自己还好,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开始。不抱怨的磁场由你而起,将引来更多的平安喜乐。
阶段四:无意识的有能(恭喜你已臻入化境,成为21天的优胜者)
努力做个不抱怨的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改变了。因为你不说,让怨言无处流窜,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脱胎换骨变得更快乐。
你已经是个更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你会吸引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们,也会帮助身边的人进入更崇高的精神与情绪层次,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
当进展顺利时,你的反应是:“当然会这样!”当困难出现时,你不会对无关的人抱怨,而是寻找其中所隐含的祝福。而且你寻找,就必寻见。
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这就是不抱怨衍生的“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