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加清醒的注意到写作技巧、逻辑、思维结构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意识渐渐发现身边不擅长写作、不擅长思考、没有严密逻辑的人真是太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我来说说我开始自主意识到写作这件事情的这个过程。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学当学生记者时的事情吧。那个时候开始独立接一些访谈稿件写,前去采访之前采访提纲不严谨,没有亮点,采访事件也相当的平淡,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结果采访回来后素材严重不足,在这样情况下迫于稿件字数要求,硬是挤了一篇长文报道交了出去。当时党报老师出身清华,看完我的文章用相当生气的语气说我的文章太啰嗦了,水平相当的差。当其时,我还是没有理解自己文章啰嗦没有章法的实情,只是觉得写得时候确实是在挤东西。对啰嗦到没有太深刻的自觉。
而如今,作为一个文案工作者,在写方案时,我越发觉得自己肚里墨水不够,或者表达水平有限,常常发现自己依旧处于这种挤字的状态,很多文案一旦不去百度,脑海中就没有文字冒出来。一开始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相当的灰心,我一个自诩爱看书的人,如何竟然落到这个地步。几年前还特意去清点了一下自己大学时候读的书,竟然发现其中算得上好书的不过百来本,更加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浅薄。
关于逻辑。当初写方案的时候,觉得不够顺畅,以为是自己的逻辑思维不好,就去知乎搜查如何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而最高赞的答主一句话让我清醒了,逻辑的基础不是架构,而是有足够的知识量。没有一定容量的知识,何谈逻辑和结构呢?私以为然,铭记于心。
昨天看网易云乐评文章,发现一篇格局相当混乱的文章。从夫妻乐队到标题今晚月色很好到英文歌曲的联想及时作者与歌曲的纠葛,通篇不知道想传达什么,重点是什么,看完一头茫然。如此终于,啊的一声明白了当初老师那句责备的含义。
今天早上也在地铁看《金字塔原理》。实话说,作者的想法我是很赞同的,也会去学习,只是她指的大约是公文类的,如果不是这么官方的公文,那又该如何写作呢?功能类的文章按照作者的做法完全可以的吧,但若是像《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文学作品,还能如此板正吗?这个问题先记在这里吧。
按照作者的说法,我这篇文章大约也是不合格。我在一开始虽然写了主旨(探讨自主意识到写作这件事的过程),但下面的段落实在只算是片段性回忆,哪里有时间结构、演绎结构、因果结构???哈哈,也罢,先写下来,我再琢磨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