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由于和民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剪纸被称为“民俗剪纸艺术”。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群众基础最深厚、地域性最广泛、文化内涵最丰富一种文化形态。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人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有着“民间”与“生活”的鲜明特点。“民间”给予剪纸无限广阔的生存空间,以“得山水清气”而“极天地大观”。剪纸艺人来自民间,在选材上无拘无束,剪刻随意纵横,强烈的表现欲望和极具个性的技法呼之欲出,在规矩中不羁,在传统中求变,在继承中创新,把劳动人民的智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剪纸作品从视觉的穿透感上彰显了民间艺术的神韵,达到使读者不见剪刀而闻其声、不识作者而知其意的境地。表现内容充满了对生活爱的表达。最为普遍的就是在对民风民俗、寓言故事、庆典节日的表达上,粗狂与细腻结合,工具与手法互补,既简洁明了,又生动活泼,成为民间剪纸的表达核心。比如对“囍”字不同形态的剪刻,把民俗与剪纸生动地结合,体现了作者的聪明才智。
剪纸艺术从民间诞生、在民间成长,对作者的身份和作品的表现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喜欢就可以呈现,既保证了剪纸作品的多元性和原生态,又让剪纸艺术世世代代经久不衰,登上了民间艺术不朽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