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讨厌一种行为,那便是随意地定义他人。有些人总以为自己能见微知著,看到一个人做了点什么事,就对那个人在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然而,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吧。怎么能仅因为一时的行为就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呢?行为往往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外界的刺激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内在的人格则在短期内可变性较弱,受外界影响也较小一些。一个人可能一时冲动,做了坏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以后就一定会再犯错啊。
上面是我在做了错事之后,想寻求他人的原谅时为自己想的借口。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实际使用过它,因为我害怕别人会不接受我的"狡辩"。更不幸的是,我还成功地用这个理论说服自己原谅他人的过失。
此外,我还不喜欢和别人互相借用彼此的物品。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自己的物品有着近乎固执的占有欲;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总是被借用东西的一方,很少需要借别人的东西。然而,这样的我,却不擅长拒绝别人。对此,我一直觉得无奈,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想要买东西却不敢跟售货员讲话的小孩子。
从以上文字中,大概很容易判断出来,我生活地并不算幸福。总有人说我太较真,或是想太多。对此,我只能一笑而过。毕竟,和完全无法理解我的人认真对话,太麻烦了。
所以,我渐渐地习惯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父母多说话,不和同学一块玩;一个人
听小众的音乐,一个人看冷门的书,一个人看猎奇的电影:就这样享受孤身一人的乐趣。
虽说一个人有点孤单吧,可我别无选择,因为已经成为了和他们不同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