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确是生命之灵苗。至少,当心脏不再跳动,生命恐怕也无法延续。
以前喜欢看鬼故事,感觉自己很喜欢那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和恐怖的氛围。但这种感觉仅限于无人打扰时独享。当沉浸于一件事的时候,所有感官都转移到这件事中。这时,仿佛心脏被暂时寄存在一方宁静的天地中,任何突如其来的声音都是入侵者,都有能力伤害到完全不设防的心脏。开始,心脏停止跳动,一霎那的静止之后,心脏便会剧烈跳动。
初中的时候曾经在考试间歇一个人看鬼故事。正看到故事的高潮时,随着女鬼面皮一层层剥落,背后汗毛倒竖。就在那时,几个同学出于玩笑在我的背后大喝一声。那一瞬间,我能感到自己的心脏倏得一缩,然后脸便不受控制地扭曲了,眼泪也止不住得往外涌。这把那几个捣蛋鬼吓坏了。其实缓过来之后确实也没什么,只是当时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眼泪随着心脏的震颤不断往外流,脸上的肌肉也不受控制地抖动着。后来,回想起这件事时深感自己幸运 —— 要是有心脏病恐怕就要糟了。
家乡有个习俗,当小孩子突然受到惊吓,家长要抚摸孩子的头发和耳朵,喊孩子的名字。迷信的说法是把孩子吓出体外的魂魄叫回体内,否则魂魄就会留在受惊吓的地方。小时候觉得这很荒诞,经常对此嗤之以鼻,长大之后反倒觉得未必要理会迷信的说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抚摸头发和耳朵,叫孩子的名字一方面是留出时间让孩子镇定一下,缓和一下情绪;另一方面,是转移注意力,让孩子的心不要停留在受惊的氛围中。
之后,这个理念一直影响着我。每当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受到惊吓,我总会下意识地叫一声他的名字,听到回应后便放心一些。即使没有话题可聊我也要编上几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帮助心脏好受一些。
受惊的感觉绝不好受。古书中那么多忧悸而亡的人,如果有的选,他们一定会选择别的死法。至少,离开人世的时候心是平静的,可以在最后一刻把自己想要铭记的再刻牢一点。所以,我也常常自省,开玩笑要有限度,娱乐性的恐怖氛围和真实的惊吓绝不相同。不要去惊吓别人,万一不慎越了限度,要记得帮忙安抚,让那颗心平静下来,这是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