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按照30:1的比例选摘。要成为不会阵亡的战士,可以受伤,但最后一定能胜利。最要紧的是打磨原则和财务纪律,把前面的教训咀嚼,大会结束待政策明朗了,再上场。
一
火币朱嘉伟:不要过度神化区块链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区块链行业当前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并不具备开展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朱嘉伟谈了大家对区块链的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1:区块链可以用去中心化颠覆一切
正解:区块链的突破点会在中心化做不好的地方
很多人过度夸大去中心化的作用,鼓吹区块链颠覆一切,但实际上很多场景是不适合区块链的。区块链技术的突破点一定会在中心化应用做不好的地方,而在中心化应用能做好的场景,不适合用区块链。
从技术角度,区块链技术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信任问题,即区块链技术能够在不信任的个体或组织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因此,对于某一应用场景是否适合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需要考虑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种应用场景是否需要区块链技术去建立信任机制。
下面一图带你看懂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由于天然需要在全网络达成共识,和中心化的应用相比,必然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句话说,去中心化的应用一定是比中心化的方式效率要低的,对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上,必然要考虑这一点。
比如大家都说区块链能够颠覆金融,其实在很多目前金融中心化手段已经很高效的场景下,区块链短期内根本没有机会。比如,各国中央银行、各行业公证处等都充当着中央信任机构的角色,在具有中央信任机构的行业,区块链也无用武之地。
反过来推,区块链要想落地,就要解决当前中心化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有些问题,用“中心化”解决不了呢?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种就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中心,比如在全球性跨境的一些事务上不存在一个中心组织。
比如全球的碳交易,这个需要全球很多国家去达成共识,但目前是缺乏有力的中心组织。每个国家之间缺乏信任,需要去解决信任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跨境的场景,每个国家法律不同,到底是你听我的,还是我听你的?谁也不服气谁。所以完全可以考虑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一个透明有效的系统,以监测碳排放和清洁能源交易与资金分配,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确保减少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种原因就是中心化弊端很大,效率很低,需要去中心化来实现。
比如博彩行业,很多博彩公司出现舞弊、挪用资金、捐款跑路等情况。如果用区块链,能够更好的解决信任问题,而且成本更低。
区块链可能适合的场景还包括:如果是有多方参与的交易场景,包括像多方参与的跨地域、跨网络的支付,还有多方参与结算清算等等。在国际贸易里,没办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比如海运一般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那卖方把货物发出的时候,买方到底付不付钱?买方付钱,万一货不对板,买方吃亏;买方等到货到再付钱,如何保证卖方利益?现在用进出口保函的方式,智能合约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误区2:大家会天然信任区块链技术
正解:大家对区块链的用户认知可能比技术还重要
对于区块链的发展,用户的认知很重要。区块链是一个需要大规模协作的系统,因此区块链得以流行的核心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更广泛的参与。用户认知决定区块链产品能否被用户使用,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没有重视。
比如,如果我们基于区块链做一个公益平台,对比腾讯公益用传统互联网技术做公益平台,大家还是会更信任腾讯公益。
在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用户能够接受区块链,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转变。整个社会可能会通过一些爆炸性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来了解和接受区块链。
此外,不同地区,大家对区块链的认知也不一样。比如在移动支付发达的领域,区块链作为支付手段的发展速度显然比不上没有移动支付的国家和地区。在很多非洲国家,甚至他们都没有银行等基础设施,区块链也有可能直接跨过银行,直接成为他们的支付和价值存储的手段。
为什么需要数字货币的普及呢?
区块链的核心在于价值传递,而目前区块链系统上并没有一套类似比特币的“价值载体”,区块链只起到了记录的作用,并不能实现价值的互联。
因此未来区块链应用真正的成熟,可能需要以数字货币的流行为基础。当数字货币普及,价值载体顺畅的搬迁到线上,区块链应用就会大规模爆发。
误区3:区块链项目融资后就万事大吉
正解: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依然最关键
区块链虽然很多通过代币众筹方式能融资,但是区块链项目也是创业项目,解决了融资问题并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商业模式依然非常重要,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区块链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利用代币的特点,纯粹是发行代币,把代币作为产品流通的手段,比如Kik发行的Kin,IPFS上发行的FileCoin,这一类应用用户容易接受,商业模式也非常清晰,会跑在最前面。
第二大类,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比如做版权、公正、防伪溯源等。
这类商业模式对用户的门槛更高,而且可替代性比较强。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目的很多是为了增加信用,但是建立信用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做广告、找人背书等方式。这种区块链的应用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会是区块链领域相对后期的应用。
第三大类,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匿名和加密特性,比如做加密的即时通讯,医疗数据隐私,这类应用取决于政策和市场接受程度,毕竟靠的是匿名。
第四大类,是利用智能合约,基于智能合约做应用,比如新共享经济等。共享经济公司在利用社区空闲资源时,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地实现资源登记、共享与付费。UBER与Airbnb为代表的公司将欢迎这类应用,区块链的使用将极大降低管理成本。
相对而言,前两类的落地难度低于后两类,提前爆发的可能性也更大。不管怎么样,目前区块链领域急需一个杀手级应用,才能普及数字资产。预计这个时间大致需要三到四年。
区块链大致的发展过程大致是先有代币类应用的普及,然后才会有匿名和加密特性类应用,最后才是用区块链建立信用。
误区4:区块链现在各种应用都能落地
正解:区块链在当前阶段不适合“重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当前阶段不适合“重应用”。在ICO风潮下,各种区块链应用都出来了,但是在当前区块链发展现状下,“轻应用”更有市场前景。
什么是“轻应用”和“重应用”?简单的说“轻应用”相对而言数据量较小,业务逻辑比较简单,对性能和存储的要求低,线下的逻辑少,“重应用”则相反。
典型的“轻应用”,比如投票、众筹、预测市场等都值得尝试,越是轻的应用,用户越容易接受。而医疗信息、租房、租车、甚至是版权这种比较重的应用在当前推广会比较难。
为什么“重应用”在当前阶段不那么合适?一,如同前面提到的,用户认知需要一个过程,用户可能还是会更信任传统产品。二,区块链在“重应用”里面可替代性比较强。
很多区块链相关的重应用,其实区块链只扮演一个部分的功能,可替代性比较强,那么是不适合早期用区块链来实现的,不如直接用传统的方式。比如医疗信息加密,医疗信息的数据量本来就很大,在区块链上来实现其实不是特别高效,可能在当前阶段还不如传统的加密方式。
此外,还要考虑区块链的实现成本。
区块链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确保了众多数据记录者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对数据库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不过另一方面,工作量证明也是需要成本的,当前很多工作量证明机制需要算力保障。
比如,版权和防伪和存在的很多链上的应用,从设计层面都需要算力来做保障公平、公正、不可篡改,但小公司用普通的算力很难保证区块链不被攻击。
最后,区块链可编程的实现价值传递
区块链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当中,交通工具拉近了人们物理的距离,互联网拉近了人们沟通的距离,而区块链很可能会推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开放,成为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在区块链上运转的有价资产会越来越多,比如股权、债券、其他的虚拟资产。
当前社会其实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订立各种各样的合约、众筹、契约等,其实完全可以用编程的方式来去实现,而不是纸面的契约来约束。可以预见,未来人们签订的合同,里面触发的条件以及价值转化都可以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控制。
人工智能和价值传递的可编程相结合,想象空间会更巨大。比如一位妈妈想限制未成年儿女的零花钱支出,她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设置这些支出的规则,如不可以购买垃圾食品、不可以一次性花光等,子女每发起一笔交易便可以触发一个智能合约运行,只有符合事先设置条件的交易才可以得到顺利执行。而结合人工智能,这些规则还能智能和灵活地来实现。
区块链是一个需要大规模协作的系统,因此在发展初期会经历一个积累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二 (老猫确非浪得虚名,看得深远。唯一的变数是,政府插手制造中心化的数字币——银行发行或者委托BTA代工)
去中国化后区块链资产市场的未来
2017-10-11老猫猫说
9 月份中国的监管风暴让中国的区块链市场瞬间从盛夏到了凛冬。
……一切都将归于平静,而区块链的世界,将继续前进。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从此以后,比特币的价格将再也不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受到影响,中国的炒家因素还是监管的不确定性都将不复存在,对于比特币来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
监管对数字资产市场的直接影响。
无论如何,监管政策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连续性的,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监管部门本身也需要一个窗口期来观察,所以,在未来的半年之内,中国境内将不可能公开出现数字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撮合交易平台。在国内只能以 OTC 方式流转,国内的民众很难通过安全的方式获取到较大数量的资产购买机会,而资产持有者,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需有迫切的变现需求,或者对未来价格不看好,是没有足够的卖出动机的,但由此锁定的筹码,却会造成全球市场上比特币等主流的数字资产短缺,但由于全球区块链行业依然在发展,对比特币的需求依然在增加,比特币在未来的价格将继续处于上涨区间。……主流数字资产对小品种资产的资金的虹吸效应将会越发明显。小品种资产的价格和比特币的比价出现下跌几乎是必然的,但这个局势随时会因为流动性资金的介入而发生改变,不要小觑这些游资,他们的流动能力超过你的想象,一旦有足够的收益空间,谁都挡不住它们的流动。
比特币的分叉将是一个重要事件。比特币分叉完成,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制约比特币未来发展的又一个不确定因素被消除,这个过程将终结多年来的社区争执。
尽管还有一些人可以通过 OTC 进行场外交易,但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很难有参与的机会了,比特币就会像某个知名小国的货币一样变成大多数人都知道却不容易买到的东西。更加没有机会的是一些优质项目的参与机会,很多 ICO 项目基于中国政府的监管,干脆就屏蔽了中国用户的参与机会,再想通过参与 ICO 获取几倍几十倍的的收益,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
中国国内将不再有区块链创新企业。
中国的区块链开发企业,将由于不能进行代币模式融资而进入一个缺少资金和盈利模式的状况,许多小规模的区块链创新团队将会弹尽粮绝而亡,BAT 等大企业在背后支持的区块链项目将复制互联网时代的垄断模式,唯一一个普通民众能有机会参与的高科技领域终于向公众关上了大门,而大门内,除了几个巨头的身影,将一片荒芜。
全球的区块链行业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全球的区块链行业将由于中国的出局而重新洗牌,日本成为了对区块链创新最友好的国家,韩国政策受到日本影响较大,目前也在做合规化监管的酝酿,澳洲和英联邦国家队始终是开放的心态,此外德国和荷兰以及北欧更加直接把比特币当成货币来看待,一些非强主权货币的国家,也对区块链经济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今天被一则瓦努阿图接受比特币申请移民的新闻已经刷了很多人的屏。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世界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将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
给公众的一些建议:
如果只是为了赚点钱,没有什么比配置点主流数字资产屯着更好了,即使中国市场没有流动性,但毕竟这些资产在全球都能流动。即使买了数字资产,也要耐心,把数字资产作为家庭的长期资产配置,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参与海外的 ICO 项目,请一定要睁大眼睛,海外有些项目非常不靠谱,在全球对 ICO 普遍限制的冰河期,必须要想清楚冒险参与这些 ICO 项目是不是值得,千万不要用惯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一切都需要重新整理,哪怕是投资的逻辑。
特别重要的一点:请放弃在区块链市场投资的『短期获得暴利』的想法,如果你还有这个想法,回去洗洗睡吧,这个世界与你无关。如果真的能有投资机会,以参与理财的平常心来参与,可能才是最好的心态,耐得住寂寞,以时间发酵价值,才能收获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