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第1节

提起近代中国历史,有一个人一定越不过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他身影,洋务运动与他息息相关,甲午中日战争,中日谈判,他是中方代表,签下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据说,谈判期间,他还曾遭遇枪击,满脸是血地与日本周旋,苦苦哀求之下,才将3亿两赔偿款减少到2亿——还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举国上下一片“卖国贼”的骂声,还被顶头上司慈禧太后给撸了官职,同僚也不待见他,他不得不出国躲避,借着考察之名,相继访问了俄、德、英、美等国。 那一年,在俄皇加冕仪式上,司仪每念到一个国家,该国就会派出代表,并演奏该国国歌,轮到中国时,尴尬了,没有国歌啊,这时,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颤巍巍站起来,唱起家乡小调《茉莉花》。 又一年,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仍是此人,被留下来作为大清的全权代表,割地、赔款,再度沦为背锅侠。 听上去,这些经历是不是苦逼又憋屈?辛酸又无奈?即使做了位高权重的大官,列国面前,尊严,却依然稀缺得如同钻石。欧美人高喊着“不自由勿宁死”的时候,他却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那么,这个不断上演悲情人生的尊贵男人是谁呢? 这个男人,叫作李鸿章。 李鸿章,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把他比作“东方俾斯麦”,慈禧称他是“再造玄黄之人”,听上去十分高大上,其实都是扯蛋! 按李鸿章自己的说法,他就是一个超级裱糊匠,都说大厦将倾,可惜,此时的大清连大厦都称不上,充其量只算是一间破屋子,就靠着李鸿章等人到处修修补补,勉强度日,一遇上刮风下雨,立刻又被打回原形。 李鸿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一个被时代推上高位的可怜人,“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唯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他有能力、有抱负、有理想,但在时代的浪潮之前,他那点儿能力、抱负、理想,都无能为力。 梁启超曾评价他: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今天,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来给大家讲一下,在这位中兴名臣的身上,究竟都有哪些功过是非? 李鸿章,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人,与北宋名臣包拯是同乡,传说中,包拯是天上文曲星君转世,李鸿章这位庐州老乡也有点与众不同,他出生在正月初五,那天恰好是财神的生日。 在一片迎接财神的喜庆氛围中,未来的“李中堂”降生了。 不过,童年时期的李鸿章,可没有沾染到什么财气,财神老爷不曾庇护李家,李鸿章的爷爷李殿华,是个乡下读书人,五十年没进过城,是不折不扣的乡巴佬。李家只有薄田几十亩、瓦房数间,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得借钱度日,每到年终岁末,前来讨债的人多如过江之鲫。 李殿华嘴拙,亲友们被他借了个遍,极不待见这一家人,靠着朋友周菊初的借济,才能勉强度过难关。 这位周菊初,正是李鸿章的启蒙老师,也是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的太伯父。 据说,周菊初曾在池塘边洗澡,随手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树杈上,吟道:“千年古树为衣架。”李鸿章那时才五六岁,正在旁边玩儿呢,随口接道:“万里长江作浴池。”周老先生一听乐了,觉得这孩子很不平凡,便想教他读书,后来还促成了一段姻缘。 李鸿章的爷爷李殿华很穷,父亲李文安也好不到哪儿去。40岁做官之前,他“半耕半读”,一边在乡间务农,偶尔还兼职做私塾老师,另一边不忘挑灯夜战,拼命复习。这也是那个年代,大多数未能中举的清贫学子的普遍状态,比如写下《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就是如此。 一门心思都用在科考上面,李文安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就难免疏忽,非常需要一个可以照顾他、也照顾整个家庭的贤惠妻子。但李家穷成这样,哪个傻子愿意把闺女嫁过来? 别说,李文安还真有福气,他的媳妇是捡回来的。 有一年,李殿华在路边遇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儿,一瞧之下,才知道这孩子正在出天花,李殿华虽然穷,但很有同情心,为女孩治好病,还收留她住在家中,随了李家人姓。长大后,女孩嫁给了李文安,辛苦打理着家中事务,抚养六子二女,教育子女成才。 因为李家人口众多,而且都一心考试、不事生产,家里经济负担较重,李氏勤俭持家,全力支持丈夫、儿子考试。有人劝她,自己一个人死撑着太苦,好歹留两个儿子挣钱啊,李氏却说:“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嶷有立,岂忧贫哉!” 可以想见,李鸿章的童年,亲眼见到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辛苦劳作,吃尽苦头,当他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他会如何回报这份母恩。 终其一生,李鸿章兄弟事母极孝,李老太太前半生辛酸,后半生过得极尽尊荣,75岁寿辰时,清帝特意下达《褒赏谕旨》,赏赐各种名贵物件。当李氏过世时,其灵柩沿江而下,一路上各地官员奉旨迎接照料,声势浩大。甚至,在李氏过世二十多年以后,清廷还追封她一品夫人,唯恐怠慢。 幼年时的穷困,在李鸿章心上留下深刻烙印,或许有人会说,那会儿他还是个孩子吧,会在意这些?从李鸿章与弟弟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穷苦日子李鸿章半点没忘记,并以此作为求学、求官的动力…… 在他成名之后,果然财源滚滚,李家通过控制实业与经商,囤积大量财富,国家积贫积弱,李中堂精神上饱受摧残,更舍不得在物质上委屈自己,攒下千万之资。 与同时代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相比,曾国藩一心做圣人,对钱财看得很淡,倒贴“养廉银”组建湘军,左宗棠做封疆大吏数十年,死后只留下2.5万两白银给几个儿子,而李鸿章,却在国外投资大量产业,后代子孙富可敌国。 李鸿章从不避讳谈到自己的“金钱观”,他20岁时被李文安接到北京,准备来年乡试,写下十首《入都》诗,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意思是说,出名要趁早,碧鸡金马这些金银财宝,将来对他而言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他这一辈子,总是要好命享福的。 后世对李鸿章的印象,总与贪财油滑脱离不开,事实上,李鸿章的贪财与其说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不如说当年的李家穷狠了、穷怕了,一旦有机会脱离贫穷,他会拼命抓住。而这股狠劲,首先就体现在科考上面。 现在的中国,高考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而放在几百年前的中国,科考更是寒门崛起的唯一出路。 李家前代没有人做官,对于科场的了解仅限于几年一次的赶考,那时候也没有黄冈模拟卷,没有名师培训班,在没有人指导、提携的情况下,完全只能靠自己摸爬滚打“考”出一条血路。 蒲松龄有才吧,考了一辈子,也没中举,七十多岁才破格补为贡生,按这情况来看,李家人似乎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然而,世事难料,李家小儿子李文安、也就是李鸿章的父亲竟然中举了,此时他已经35岁,半生蹉跎总算有了一线曙光。四年后李文安进京参加会试,又中了进士,成为李家有家谱以来,第一个进士。 李文安从此成了京官,李家身份大转变,俨然变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而更加凑巧的是,与李文安同年考中进士的,还有另一个牛人,曾国藩。 当然,此时的曾国藩,也不过是个官场愣头青,暂时还提携不了李家人,但这份友谊会深埋于心,适当的时候,友谊的种子会生根生芽,结出奇异的花朵、果实。 不过,李文安做官,似乎对李家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他做的是最普通的京官,没有家世、没有底蕴,性格又十分耿直方正,做事认真负责,却经常得罪上司,升迁速度远远低于同年。 许多人都知道,京官是最穷的,来往应酬不少,捞钱的机会却不多,曾国藩十几年京官做下来还欠了一千多两外债,李文安比曾国藩更老实,也缺乏上进的野心,压根儿不可能有多少积攒。 李文安做官,对李鸿章兄弟而言,最大的帮助在于提供了广阔的交友空间。 李鸿章20岁时,被李文安接到京师,准备乡试,在这期间,他拜访了吕贤基、王茂荫等安徽京官,为自己开拓了紧密的人脉关系。多年之后,当李鸿章冲刺官场的时候,这些叔叔伯伯们,将成为他的助力。 曾国藩也是李鸿章重点拜访的对象之一,李鸿章等各地学子组建了文社,邀请曾国藩担任社长,李鸿章时常向曾请教诗文,称其为师。 第二年乡试,李鸿章顺利考中举人,但紧接着的会试,虽然是曾国藩出任同考官,也就是考官助理,李鸿章却不幸落第。其中原因很多,科考本就是一条未知之路,即使有才,即使预先铺路,与考官拉关系套近乎,还是有可能名落孙山。天才如王阳明,他爹还是科考状元呢,他自己却会试两次落第,可见得在考试这件事上,除了才学,运气也很重要。 李鸿章做足了功夫,会试首战失败,仍然信心十足地继续准备,三年后,他终于进士及第,成为一名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俗称的“储备干部”。 至此,李鸿章终于结束了艰难“高考路”,正式踏上仕途,相比父亲四十岁才到达这一目标,李鸿章已经很幸运了。20多岁的小鲜肉,在一群老翰林中无疑是惹眼的,李鸿章沉心静气研究学问,闲时与朋友吟诗作赋,饮酒畅谈,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但一场革命运动打破了李鸿章的悠闲,也敲响了清王朝动乱的丧钟。 明天呢,我们将为您讲述,在面临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李鸿章将作何抉择?



关闭

书籍简介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随后创办洋务运动让他的声望达到顶点。但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而当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可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在所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也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这使得企业没有效率,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的要人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了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由于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而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16



发表学习笔记


灯塔


06-10 09:0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李鸿章对幸福生活的孜孜以求,对朝庭的拳拳之心直让人潸然泪下。当然有骂卖国贼的,而那风雨飘遥时裱糊匠是好干的。彼时非《水浒》宋江可比,除了朝庭,恐怕只有四分五裂!


28



分享


随缘超恒-边湛钧13203703080


06-10 06:47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出名要趁早,碧鸡金马这些金银财宝,将来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人这一辈子,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寒门学子出头之际只有拼命苦读鹤立鸡群,成名以后才有好命享福的。


21



分享


力争上游


05-28 00:02


年轻时的李鸿章与其它寒门学子样将科举及弟作为改变命运、飞黄腾达的敲门砖。从他二十几岁便中举人入翰林院来看,李鸿章不但聪颖且广交官场朋友,为他日后升迁打好了基础!


24



分享


张建新


05-27 14:1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坚信课程一定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思维格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