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发展的一堂培训课中,我发现了一个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任务没做好,有时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只是你不清楚老板到底要的是什么。
如获至宝一般的我,迅速把这句话也传播给了周围正在苦恼的朋友们。
当然,同样的一句话,在每个人心中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
我的一个朋友点头称是,之后也果然有所改变。老板每交代一项任务后,她都会更主动的着老板沟通:
#“您看这段话我这样写可以么?要不要之前先有一段关于意义的阐述?”
#“我把那个统计给您做成5张PPT可以么,我觉得如果每一项一页PPT就太多了……”
#“那个册子,您是打算做成单页的,还是双页的?”……
这位新人的确是认同并且践行了“确认老板要求”。可老板给她的任务也越来越少了……
于是我重新回到所学的内容中……清楚要求的确重要,但的确也有一些要求老板也说不出来。就好像潜意识一样,我们姑且称之为“潜要求”吧。老板给你任务时,弄清楚他的潜要求更为重要。
1.帮我省时间——别什么事都问我!
蒙咪让员工帮着领盒饭这件事引起了网上一片喧嚣,不过他提到的观点也的确没有任何问题:员工的意义之一就是帮老板省时间。
老板给你一个任务,也相当于一种授权:授权你去思考和完成这项内容。这也就意味着细节的操作需要你来确定,如果每个细节都在询问下让老板都替你想好了,那你能帮老板省下的时间只有敲字和跑腿了……老板为什么还要冒着“结果依旧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让你去完成呢?
“那还不如我自己来做,但是如果我都做了,还要你何用?”老板一定会这样想。
2.需要看到你的态度——比起好作品,更要好态度。
刚入职场,我们要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职位需求的差异——我很难做出一份不用修改的文案。
也许你心气儿很高,反复纠结如何完成一份“完美”的文案,结果无非两种:1.我觉得能力不够,完成不了(我清楚好文案的是什么样的);2.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但却被批的面目全非(你不知道好的文案是什么样的)。前者的结果是跟老板说我做不到;后者的结果是给老板摆出“满脸的不爽”。一种老板认为你不肯努力,另一种认为你自我中心……两种都是态度问题,职场大忌!
其实,你是新人,老板肯定也知道你是新人,有任务交给你的同时必定他也做好了可能会不如意的准备。
当然,也不是任务完成的如何老板都能接受,他自然也会期待你给他“惊喜”,但如果结果不如意,起码也能看出态度吧?一份文案的质量高低暂不去考虑,但用心程度肯定也是能从文字中读出来的……对新人来说,老板雇佣你,也是在培养你,他希望能看到你渴望成长和努力的态度。这点往往比任务完成的好坏更重要。
完成一篇文案,比起逻辑不通的复制粘贴,不如多一些看似“幼稚”但的确出自自己思考的遣词用句。“能力可以练习,但不思考就是态度问题了!”老板这样想。
3.我要确定你的能力——准确不够还能改,但是质量别差了
初入职场,总有一些要求是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这是磨合和适应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篇文案,你可能希望给老板呈现更多的内容,等他筛选信息后,你再来精雕细琢……可是当这篇逻辑不清,材料堆砌的文案上交后,老板会如何看你?
同样还是之前讲述的内容,老板从任务中,希望看到更多的是你努力的态度,当然,也希望看到你“最好的能力”。堆砌的文案交给老板,老板看到的是你不足的文案能力,虽然他已经做好了让你修改的准备,但面对乱乱糟糟的文字,也许他真的无话可说……
冤枉么?可能也不是,因为你料到一定要修改,所以不敢“用尽全力”。你的省力或者你所认为的“避免浪费精力”,在老板眼里只是能力不足。
“这种文章都能写成这样?下次还能干啥呢?”老板看着稿子,无奈的叹气……
4.这个可以锻炼你——任务也是作业题,全力完成挑战。
老板也许时不时会给你一些特别难的任务,当然也有可能会突然在这件事上提高了平时的要求。也许一项统计的任务,你前辈需要半天就能完成,而老板偏偏把任务给了需要两天才能完成的你。这时很多新人会觉得委屈:“这种要求很多前辈都不一定能达到,为什么就这么要求我?”
其实,你的痛苦,其实也是你的好事!老板也许知道你不会完成的很好,但是他希望能通过设置一些“挑战”来让你快速提升。你知道么:这些任务在前辈刚来公司时,也是需要两天才能完成的……
尤其是这些别人“会者不难”,对于你“难者不会”的事情。任何人都要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作为老板,如果我不把这个任务给一个熟练的人而偏偏给了你,这意味着什么还不明白么?
面对这些任务,有些人陷入了前三个问题的现象,要么不停询问、要么满脸委屈、要么上交一个半成品……当然,最可怕的是断然拒绝……
“给你机会都不要?!我还能说什么好?”老板一肚子气回到了办公室。
最后提一个故事:一个男生终于约到自己心仪的女生。傍晚,两人走在街上,女孩子说:“我手冷。”男生回答道:“那我给你买个煎饼暖暖吧!”然后……没有然后了。
有时候老板就是那个女孩子,很多事不说,或者没法说……新人的你可别真去“买煎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