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生中,总有些瞬间,让世间温暖。记得四五岁时,牵着母亲的手去扫墓。小桥流水,周遭寂静,山间、田野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几棵桔树、开满水湖莲的小荷塘。从此,这份记忆成为了我此生美丽的乡愁。
中国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日常生活里一定不能说这个词。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关乎团圆与美满,唯有清明节,关乎离别。
最早对死亡有了直观的概念,就是跟着母亲扫墓。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喊我在坟堆前跪了下来:“给婆婆磕个头吧!”
懵懵懂懂的我边磕头边问:“婆婆去哪儿了呢?”
“婆婆去世了。”
“去世是什么意思?”
“去世就是再也见不到了。”
先前对这位年迈的家中老人并无太多接触的我,一下子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再也见不到了,即便是原先觉得没有那么亲近的人,突然连跟他亲近起来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样无端端就失掉了跟这个人产生联系的所有选择,在我幼小的心里引起巨大的震动。
每次跟着母亲去扫墓,一到坟前,从去杂草、摆贡品、点香火开始,母亲就有千言万语要诉说,絮絮叨叨着地里的收成、邻家里长的琐事、孩子一年里的胖瘦高矮……
纸钱早已化成灰烬,偶尔七零八落地被风扬起,别人家早已下山,可母亲总是迟迟不忍离去,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交代不尽的事……
小时候不懂,平时干脆利落的母亲并不话痨,何以对逝去的亲人却有这么多话说。年岁渐长,特别随着母亲离我们而去,才明白:是思念,对亲人的思念才会让母亲有说不完的话。
是啊!“废话三千句,只扰二三人”,父亲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模糊。而孩子们少不更事,调皮捣蛋,惹事生非,也是常有的事。而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为了改善生活,还在圩镇做点小生意,劳累困苦自不多说。寒来暑去,她憋在心里的话该有多少啊!
确实,这世界风起云涌变幻无常,身边的人来了又走,真的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却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一个能够随意交心的人,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理解母亲在坟前的絮絮叨叨……
我们的一生,幸运的话,或许最终能听你说话、愿意听你说话的只有你的爱人。
一位朋友曾经聊起过心中的完美爱情:想虚度光阴时,有人陪你虚度光阴;想全力奔跑时,有人和你全力奔跑。但在全力奔跑之前,一定要找一个愿意陪废话连篇的人虚度光阴。深以为然!能把废话都说好的两个人,余生的长跑必定不会输!爱情如此,友情亦如是。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永远熙熙攘攘、永远上上下下的人生列车里,留在身边的乘客,只剩你“只扰”的一两人、只剩你“可与语”的二三人。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说不厌。余生很无聊,最后你爱的,都是愿意陪你说废话的人.....
一定要珍惜身边那个肯耐心听你说废话、陪你说废话的人。正是这样的人,才让你的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让虚无缥缈的爱情有了踏实落脚的地方。
02
《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是个祭祖扫墓的祭日,又是个寻春踏青的节日。在这个清洁而明净的春天里,让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又让爱的追思取代了死的悲伤,在芳草的清香雅致中,在盎然的春日景象中,让爱穿越了阴阳两界,清明成为国人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成为了国人生者与逝者追思沟通的桥梁。
当我们在清明追思中,总会勾起好多与逝去亲人的过往,从中追忆那些隐藏在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怀、那些不起眼的呵护、那些记忆深刻的挚爱与付出,还包括他们不曾离去时的音容笑貌。以此激励我们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让我们在困苦中挺直脊梁,在失败时激发勇气,在懈怠时感知责任……
当我们在清明追思的中,不是所有的追思都要伴随着悲伤,也不是所有的追思,都要用泪水来作注解。也许逝去的亲人也希望,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时节里,从中也能追寻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而不是在某天,在逝去的亲人面前扼腕叹息、痛心疾首,感叹生命的无法挽回,感慨生命陡然间就走到了尽头……
当我们在清明追思中,又一次让我们对生死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和思考。其实生死也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我们应坦然面对,让自己活着时有尊严,离去时能安然就好。活着时不管你是多么的风光显赫,还是多么的平淡落寞,都将被收罗在历史的尘埃中。 时光如白驹过隙,流云飞过千山,本来就是一场梦幻,不要被生活的烦恼所笼罩,活着就要微笑,活着就要珍惜,活着就要挺直脊梁......
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除了春节,大概就是清明了。
在这一天,我们和已经不在但仍想念的亲人,和还在身边想要好好珍惜的亲人在一起。
这一天,你可以看到他们平日里不曾有的难过和脆弱的一面,看到存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后悔和遗憾。所以你会更加珍惜,你才更加懂得家人二字。这两个字在中国人心里,有多么重,又是多么轻。
她轻得让我们平时都不会说我爱你这3个字,又重得,刻我们每个人心里,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
世事无常,人时很短。世界上永远不会改变的就是永远都在改变。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我们用清明这一天来和故乡产生精神联结。让过去过去,生者奋然,死者安息。
清明,宜品茗,蹴鞠,踏青,放纸鸢,扫墓。宜思量生死,宜珍惜眼前时光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