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是没有读出“黄金屋”和“颜如玉”,也许是读了那么多年书,上那么多年学,工作了后,觉得没必要读书了,总之,现在国人的阅读量可怜。
据有关媒体数据,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
数据的来源和统计方法无从考证,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人均读书量确实少。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有用的信息,如何阅读?变成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书籍是系统化获取信息,与圣贤对话,获取智慧的最重要渠道,没有之一。
阅读的方法论,在简书上有很多文章介绍过,最近,听了战隼老师的《阅读10问: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干货。
一、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消遣,为了娱乐,那就读些故事类、娱乐类的书。
为了研究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那就读些专业的学科书籍。
为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那就找找相关的致用类书籍,比如,10分钟学会某XXX技能。学会学不会看你的本事了。
在《越读者》中,郝明义将阅读从需求的层面(道的层面)分为:
- 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
- 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
- 蔬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
- 甜食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
从作品的角度,一般可分为非虚构类作品和虚构类作品。
李笑来老师,建议多读非虚构类作品,提升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毕竟想要从虚构类作品获取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论,并应用于实践,就像唐伯虎点从一堆蒙面戴面具的新娘中找到秋香一样,花毕生功力,也徒劳无用。
战隼老师对阅读的目的也是建议:"以输出为目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六神文章中曾提到阅读的五个层次:
基础阅读、快速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逆向阅读。
是从阅读方法上(术的层面)来进行的划分。
为什么要输出才能内化,才能为己所用呢?
上图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数据,学习完知识后,内容的平均留存率。
所以,主动学习,输出所学内容,是知识内化的最好的方式。
二、阅读到底该快 or 慢?
李笑来老师曾在一次阅读的分享中提到:“阅读是没有快慢的,只有理解的快慢。”
你要是已经理解了所读的内容,看过所读的内容,自然就读的快了。
要是没读过,想理解,那就得慢读。不想理解,那就读的快点假装理解,甚至略过不读。
所有阅读方法,应该围绕阅读目的来进行,战隼老师在分享中也多次强调,如果为了输出的目的,为了学有所用,重点不是读的快慢,而是这个点我理解了吗?读懂了吗?对我有用吗?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快慢只是方式,不要把方式当做结果和目的。
三、阅读10问,让读书的价值最大化。
战隼老师分享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10问:
1.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1-2条微博来概括。
2.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摘抄、电子化。
3.问了哪些问题或想要解决什么?
4.观点是否有道理?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原因或论据。
5.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哪些观点被改变了,能用在哪方面?拆书法。
6.用图标来表示:PPT、思维导图、其它图表。
7.如何能跟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8.怎样进行下一步行动。
9.整合已有资料,输出。
10.实践之后的观点补充。
这10个问题如果都能回答了,你的阅读会最大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这是大神的方法论,
一般来说,最小的可执行方法(MVP)是:
1+2+4(或5)+9
慢慢修炼,逐步积累,熟练之后,逐步增加10问中的其他问题,实现自己的大神进化之路。
阅读的各种方法,在每个问题中都可穿插使用。
阅读方法有了,关键的问题还有如何选书?
1.专家咨询。专家推荐,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2.网络搜索。豆瓣上8分以上,500人评论以上,出版一年以上的书,基本都是好书。豆列可以看到相关联的书籍。知乎、微信公众号均可搜索。目前分答、值乎上可以用很少的钱去问各领域的专家、大神。
3.书籍扩展。通过方法1.2找到一本好书后,书中内容都会引用到其他书籍,找到这些书籍阅读,建立知识体系。
4.报纸杂志。看到推荐的销售排行,或者某专家的推荐书单,保存到云笔记中,定期整理,遇到书店活动,或网上促销时,直接购买。
5.好友同事。找到周围的了解或从事你感兴趣内容的同事、朋友,推荐一下书籍。
每一项的实践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好了没?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认真地按方法实践5本书,这个水平已经超出国人人均水平,再乘以知识转化率,你的知识终将开花。
方法再好,不实践,还是没什么卵用。
拿起书,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