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章 http://www.jianshu.com/p/27c1554b7fee
http://www.cnblogs.com/java-my-life/archive/2012/05/28/2516865.html
一、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由多个处理请求的对象,其中每一个对象都引用了其下家的对象,从而形成一条处理请求的链。当客户端的请求到达时,并不
知道责任链上的哪一个对象处理了请求。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对客户端过来的请求做动态的处理。
* 1.纯责任链模式:当请求到达一个类时要么处理完,要么扔给下一个对象
* 2.不纯的责任链模式:当请求到达时,该类处理一部分(可以配置一些参数,适配一下请求),然后扔给下一个。Sample:okhttp
责任链模式的特点
1.抽象一个任务处理类。
2.任务处理类持有下一个处理任务对象
3.纯责任链适合针对不对的要求,做不同的操作。例如if-else,switch-case
4.不纯责任链适合对一个结果做分步骤操作,动态的去完成一个结果,更加灵活。
二、责任链在OkHttp中的使用
OKHttp的责任链模式是一种不纯的责任链,即每一个拦截器都组装Reponse的一部分。
1.Interceptor接口中的intercept方法是实际处理请求的方法,每一个实现该接口的对象负责处理Reponse的一部分。
2.Chain接口负责执行intercept方法。并最终拿到intercept处理后的请求,绝大部分传递给intercept方法的Chain对象是RealInterceptorChain
1.proceed相当于责任链中的dispose方法,不过真正做实际工作的是它内部持有的interceptor对象的intercept方法。
2.Chain的proceed方法持有intercept对象,通过interceptors.get(index),并且将索引+1生成下一个chain传递给intercept方法。而当intercept生成一部分响应后又会调用proceed(实际调用intercept方法)。从而形成责任链。
![Uploading Paste_Image_246627.png . . .]
在OkHttp的RealCall类中的getRe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方法,配置了多个拦截器,组装成一个任务链对象(将配置好的拦截器数组,索引第一次是0,和请求)生成一个RealIntecceptorChain,任务的发起由该方法调用proceed方法发起。
RealInterceptorChain方法
这个类中最关键的就是这几句话。
1.根据我们传递进来的拦截器数组interceptors对象,和索引index构建一个新的任务链---next对象。即每一个interceptor都会持有一个索引+1的RealInterceptorChain
2.从拦截器数组interceptors对象中根据索引获取拦截对象。并传入下一个任务链
3.执行拦截方法
因为第一次发起任务时,传入的索引是0,假设我们没有传入任何的interceptor类,那么将执行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调用的就是该类的intercept方法。查看代码。该类内部有两处也调用了chain.proceed方法。这个chain对象的持有的索引是(当前是0)index+1。调用它的proceed方法会执行集合中index=1的interceptor对象。
在集合中索引是1的拦截器是BridgeInterceptor,它拿到RetryInterceptor的request并进行了配置,然后继续抛给下一个拦截器。
这样一次类推,直到集合中的所有拦截器的interceptor方法全部调用完毕,流程是procced---interceptor---procced---interceptor---procced----interceptor-------------------------interceptor方法。完成整个任务链。
okhttp的不纯责任链模式:
1.抽象出处理类:处理具体的请求
2.抽象出任务链对象 :负责从任务队列中取出请求,并发起请求
3.处理类中持有任务链对象:负责发起下一个任务。
4.每一个Interceptor都持有一个index+1的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