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这种丰富的安静应该是基于物质生活的温饱之上的。
俗话说,人穷志短。人不可贫穷,贫穷了,为衣食住行操心足以毁掉一个圣人。没有温饱,何谈境界呢?
身处于小环境之中,短兵相接的琐屑的利益之争常常是最让人无奈的。
还记得小时候,农村老家里有一个邻居,家境贫寒,每逢秋收季节,总要趁夜里去同乡的地里摘些玉米、挖些土豆之类的。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了,即使发现了也不会太计较。后来,她偷到了一个更为贫穷的同乡地里。老家里,一年只有一季庄稼,有些家里孩子多,吃穿用度都指望这一季庄稼的收入。眼看着自家的庄稼被人偷走,自是眼红了,终于在一个夜晚守在地里,逮住了现行,两家人大打出手,后果严重。现实中满是无奈的味道。
这让我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那个为了奉养自己的母亲和供自己的弟弟读书而伪装成收破烂的行窃者,最终因为英子的无意,被便衣逮捕入狱。
我常常会对这样的事情,缺少了判断的能力。似乎这并不能以简单的善恶来判定了,都是善良的人,若非情非得已,被逼无奈,谁又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当然,贫穷不是犯错的理由。可是,身处这样的生活中,又何谈人生、理想呢?似乎,摆脱了温饱问题,才更有条件讲淡泊名利。
很多人将淡泊名利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但是没有人会愿意自己彻底穷困潦倒,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真正的失败者。
支撑人的精神梦想的基础是物质幸福。
周国平的文章里写到,对于人类社会,最好的就是和平;对于人来说,最好的就是健康;对于他自己来说,最好的生活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既能从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又能借此保证衣食无忧。
大境界里的淡泊名利,可以让人获得的是更大的精神自由。将名利置之度外,拥有自己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人反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成功与否,不再是衡量自己人生的价值的最高标准,专注地按照自己的性情与兴趣去做事,成功了,是收获;失败了,也不会感到内心的空虚与失落,更不会有懊悔与颓废。
人生一世,不能摆脱的是现实的生活。物质的供给,情感的纠葛,精神的追求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脱离了现实,就是虚无缥缈的梦了。能实现的叫梦想;不能实现的,就是空想了。
小环境里的短兵相接的琐屑的利益之争与大境界里的淡泊名利,人生处在哪一个阶段,不只是思想的问题,也有物质问题。物质条件常常会局限了我们的思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