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不小心,夜读写文章已有四个月时间了,从每年不到五本书的量,到如今每天一本书;从不敢写文章,到每天一篇的输出。我把这一切看成给予自己突破坚持的奖赏,为自己持续赋能助力。
与此同时,圈里接触和认识了很多大佬,感恩你们让我认识了更多的自己,感谢精英们。也在圈里拜读了大佬们的文章,学习了很多,我只想说一句:“有你们真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写出好文章,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更希望更多的你给予建议和指导。
写作技巧
模块化
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为每个部分提炼一个小标题,它的作用就像是地铁报站,让读者知道自己看到了哪里,接下来要看的内容是什么,使得整片文章的逻辑性更强。模块化处理既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获取信息、理解文章,也能减轻读者的阅读压力,防止读者的注意力和耐心被过快地消耗。
留白的艺术
合理的留白不仅可以让内容更具呼吸感,减轻读者的阅读压力,让读者阅读时更加舒服、流畅,还能让内容在呈现上张弛有度、更具美感。具体方法:段与段之间留白;段首不要留白,即不空格;插图与文章之间不要留白。
大数据分析
>阅读量低、分享人数低说明:选题、标题差,内容没得到广泛认可。
>阅读量低、分享人数高说明:标题差,但内容得到广泛认可。
>阅读量高、分享人数低说明:标题好,但内容欠缺。
>阅读量高、分享人数高说明:标题好、内容满足大众心理。
定期复盘
定期复盘可以让你周期性地、整体性地从大数据分析中找到关键点,总结规律。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月结束,你需要看整体数据,清楚阅读量最高的5篇文章是哪类,转发人数最多的5篇文章是哪类,整体数据最差的5篇文章是哪类,然后在后期的运营中扬长避短。
同时你还可以建立一个爆款题库,把每个月阅读和传播数据最好的标题、内容都整理进去,后期做选题、起标题时做参照。想要精准,我们就需要养成“数据思维”,让数据去量化、反馈,从而指导我们下一步工作,才能不断精进。
输入方法
输入不仅靠读书,也可以靠读人,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图书馆,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的,远远多于我们从书本里学到的。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好的台词和好的场景都能让我记住,并储存在大脑里。我会观察电影的拍摄角度,观后感会思考编剧如何构建故事结构,导演是如何体现人物性格的。听一首歌时,我也会对歌词中的某些句子连连称赞。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自己写文章的素材,随用随取。
亨利·米勒说过一句话:“艺术家是什么?就是那些长着触角的人,是知道如何追逐空气中、宇宙中涌动电流的人。”其实写作者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天脑子里想着要写点东西,那么你就会浑身长满触角,你会很自然的观察生活,听人讲话,会更投入地看电影、看视频、听音乐等,因为你需要时刻积累素材,所以你养成了时刻输入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文章就是说话。”其实反过来也是如此,说话也是写文章。你对别人说的话,实际上是在脑子里进行碎片化写作。写文章是输出思想,说话也是。
我认为写作也是一门手艺,经常练手就熟,练得少手就生。写作是长期的事,如今已经成为我每天的习惯,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长期持续写作,便能从中受益,更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打造个人品牌
找到定位
通过写作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就是定位,也就是你要决定在哪个领域中持续的写。
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固定一种特定的印象。比如你的名字和头像最好要固定下来,因为这就是你的品牌形象。你每一次使用这个形象,都会在读者心里强化对这个形象的认知,久而久之,这个形象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和你的标签一样,成为读者记住你的重要因素。
持续输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牌也不是一下子打造的。当你的名字、定位、标签都确定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持续输出,不断积累你的个人品牌。
平台聚焦
多渠道写作,比如微博、今日头条、公众号、简书、知乎、网易号、搜狐号、百度号等。固定自己的形象和姓名,选择一个平台主打,其他辅助为主打平台不断赋能。
加入团队
加入一个精英级团队,为团队无私付出,团队可以为你超级赋能,因为在共享时代,一群人走的会更远。
马云曾说过:“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写作就是因为相信,我才看见。最后请允许我再次说声:“精英们,感恩有你。”愿每一个向上努力的你都能成为那个你所期待的你。
关于16年运动、读书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等你哦!
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