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解决感情问题的回答,觉得很棒:
女孩在国外留学,结识了一个感情很好的黑人男友,家里因为种族歧视而百般阻挠。
以下是陈海贤老师的回答:
“我觉得,你妈妈做得没错,是你错了。你的错并不在你找了一个妈妈不认可的男朋友,你错在你明明找了一个妈妈不会认可的男朋友,却还想让她认可。
你妈妈在期待一个「听话懂事」的女儿,你让她失望了,所以她对你有很多怨言。可是你又何尝不是在期待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呢?这样的期待,到底谁比谁更正义呢?
如果你还是孩子,我们自然会说,妈妈要在关系中要负更多的责任,社会自然期待一个女人要当一个好妈妈。可现在你已经不是孩子了,如果你觉得这种过于亲密的关系妨碍了你,那你就要去给自己争取空间,为自己的生活做主,而不是去争取妈妈的同意。
策略很简单,就两句话:「听妈妈的话,做自己的事」和「依靠男朋友,别依靠妈妈。」你不需要再跟妈妈商量男朋友的事情了,她说的话,你都听着,但不要表态。如果你还没有经济独立,赶紧想办法让自己经济独立。别气你妈妈,但也不需要顺从她。审慎地考虑自己的爱情,不要因为反抗妈妈而结婚,不然你这婚还是为妈妈结的。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爱情很确信,告诉男朋友你们会遇到的困难,如果他愿意,就去结婚。妈妈嘛,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告诉她就好了。也许你会担心,那万一我妈妈失望该怎么办?她是会失望的啊,可是如果你一直记挂着她的失望,你又会期待她通情达理了。你们又会在爱和怨之间纠缠,你就离不开。”
对于控制欲强的父母来说,儿女的独立就像一场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可能温情脉脉母慈子孝地轻易完成。
想当初自己因为男朋友要跨省跳槽,也是坚决地不被允许,父母很愤怒,因为我的“不听话”,我很委屈,因为他们的“不理解”。吵过闹过哭过冷战过,然而,除了让双方情绪变得更糟之外,这一场拉锯战似乎没有尽头。后来我下定决心,自己办辞职,找工作,领证,搬家……而反对的意见,终于因为我的坚持而销声匿迹。当我安顿好了一切,一个人拉着行李箱走在高铁站前的广场,有一点感慨,更多的是感到自由。
后来渐渐明白,妈妈百般强调让我别离开家是如何为我好,甚至上纲上线到孝与不孝的背后,是她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欲。而我执着地寻求他们的认可,也是自己情感依赖,不独立的表现。
一个人要经历两次与母体的分离,才可谓真正独立,一次是割断脐带,一次是心理上的摆脱依赖。
庄子说无所待就是大自在,诚然。